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9月26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港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親親成長樂:「成功」牌奶粉餵孩子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09-26]

李淑潔 資深青年工作者

 孩子小的時候,我帶他們到超市,一同挑選食品,教他們注意標籤內容,看清楚其中的成份,盡量選擇新鮮、無添加的食品,當然還會比較價格。還記得為了零食,孩子與我辯論。我希望培養他們健康的飲食習慣,孩子自然想盡法寶要買零食,結果大家讓步,走了較中間的路線。

 時至今天,孩子長大了,他們比我更敏銳察覺食品的標籤,家裡亦少吃零食……我以為我們屬於注重健康的家庭、頗為精明的消費者。但,原來仍是不夠。

 連串的三聚氰胺事件令人髮指,但食物的安全問題已不是偶發的事件,其嚴重程度使我不得不修訂以前跟孩子說的話:「不經思索的消費,浪費了地球的有限資源。」現在加了一句:「還帶來災難性影響……且迫在眉睫。」

消費模式不可被牽著鼻子走

 回想以前,我曾在友輩中推行嬰孩時期用母乳,並身體力行,豈知道那是要與商人的廣告抗衡,實在費勁。一般還是相信奶粉及貪其方便。當然母乳都有時限,及至孩子成長時期,他們天天喝牛奶,而我,成年人為防骨骼疏鬆,也是乖乖喝牛奶。

 如今,最基本的食物,以為理所當然的選擇,竟也不可掉以輕心。責任,雖不在我們無辜的人身上,監管以及結構性的問題亦非一般市民能解決,但對於現在的消費模式,作為家長和消費者,我們不可以因循盲目地被牽著鼻子走。

栽培主動性 思考辨識作選擇

 許多孩子連一隻乳牛也未見過,不知道冰箱裡那盒牛奶從哪裡來?那隻牛健康嗎?處在甚麼環境、擠出甚麼的奶呢?不單孩子,連我們大人都不知道產品經過甚麼加工程序?在供應與需求之間,商人集團是如何營運謀利?這些,我們甚少關注,反而將時間、目光放在廣告代言人身上,猜估偶像的進賬的數字(其實也是我們消費者支付的)。我們肯買貨品,繫於一個「信」字,完全是一種被動的消費方式。

 我不是說所有東西都要知、都要管,但我們不可以無知。要是重新再來,我培養孩子的內容上會有所修訂,如:加強對「消費」的理解,更早栽培他們的主動性,如何思考辨識,如何作出選擇。

失信時代 「利字當頭」成為競賽

 為甚麼不等待學校來教這些東西?學校可以談論「消費主義」,但家中沒有一天不用「消費」。孩子家長天天要打這場實戰,倒不如一起面對,那是最具體的學習和應用。所牽涉的,並不止於「做個精明消費者」,我更關注內在的問題。社會理應建基在誠信上,做生意本來是講信用,可是,這是個失信的時代。不講敬業,不講尊重,只講成功,而量度成功的指標,只得一個。

 誰賺得多錢,誰就是成功。整體社會蓋罩著這種成功文化,用許多漂亮的包裝,毫不掩飾地標榜,以此自豪。「利字當頭」成為一種競賽,我們還會奇怪商人集團出盡「聰明」來謀利嗎?

 是的,必須督促監管商品。但我們家長亦需檢視自身,是否也把這種「成功」牌奶粉餵給孩子?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港聞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