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9月30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港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物質誤用」禁毒成效未彰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09-30]
放大圖片

 ■初入獄的軒仔對長途跋涉來探望的母親愛理不理。

 警方資料顯示,08年首季有278名青少年因涉及嚴重毒品案件被捕,較去年同期多83人,升幅達42.5%。

 青少年濫用藥物的數字趨升,與禁毒資源成反比,似乎現行政策未能對症下藥。「濫藥」一詞不斷被專業人士一再把玩,其中一個最精彩:「物質誤用」。政府的政策如未能對症下藥,算不算「物質誤用」?

 根據政府(禁毒處)的統計數字,21歲以下人士之吸毒原因首三位是:一.朋輩影響;二.解悶/情緒低落/焦慮;三.尋求快感或官能上的滿足。

再看看政府本年的重點預防性禁毒工作:

一.「向毒品說不、向遺憾說不」口號、橫額、海報、燈箱、宣傳片等

二.「不可一.不可再」口號、橫額、海報、燈箱、宣傳片等

三.藥物資訊:包括藥物種類介紹、服用後遺症介紹等

四.有關違反藥物條例的刑責宣傳

五.與傳媒、娛樂界別合作,由青少年喜愛的公眾人物宣傳禁毒訊息

 以上有哪一項重點工作,在回應政府「自己」的統計分析呢?政府找到問題成因,卻不回應問題核心,確實是「物質誤用」,治標也顧不了,遑論治本。

頭痛醫頭 不能治本

 政府的行動,往往流於「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像前年7月,1名13歲少女「索K」猝死,政府大力打擊本地可吸毒場所,濫藥者及濫藥場所驟減,但北上濫藥旋即成為新潮流。基督教香港信義會曾訪問128名曾濫藥的青少年,當中4成是學生,逾4成受訪者表示,每星期有1至4次到深圳的士高,最年輕的僅11歲!

關口禁毒 限制重重

 事實上,不少非政府機構了解到問題的嚴重性,開始於深港關口做禁毒工作,可惜政府諸多限制,一方面要得警方、入境處及其他部門首肯,又需要禁毒處及警方陪同;申請成功後,只可以派發傳單;如多個機構同時進行,申請就不被批准,即使機構作出不重疊共識,亦被勸籲到他處進行──既要進行關口禁毒工作,但又不容於關口進行,成效如何,不問而知。

 不過,最重要始終是治本工作。非政府機構發現,不少曾吸毒青少年,未能於一般文法中學中得到較佳成績,他們對核心科目或日常教學方法缺乏興趣,反而對藝術、音樂及體育甚為熱愛。外展工作者嘗試用舞蹈、音樂、極限運動、藝術等提升其生活動機,讓青少年尋求快感或官能上的滿足,令青少年脫離吸毒習慣。

重效輕德 教育偏差

 然後,外展工作者會嘗試聘用青少年於中心工作,向他們灌輸責任感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又以讚賞和肯定,強化青少年的正面思想,令他們在面對困難時,懂得以理性解決,並能於苦悶、情緒低落及焦慮時作出適切的行為。

 外展工作者最後會以「關心他人」作為介入的終點,鼓勵他們向朋輩分享「過來人」的經驗,這是朋輩影響的反利用,以達到「過來人」和朋輩雙贏的局面。

 政府講求「經濟效益」,全港性的口號高喊頻呼,聽者眾多,但能否植根於目標對象?反之,有機構希望進入目標對象的出沒地帶,卻關卡重重。青少年行為扭曲,與重效益輕德性的當代教育理念有關,這是流行歌手唱禁毒歌都解決不了的。如果還在捨本逐末,後果堪虞。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港聞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