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10月2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內地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海門口遺址出土伴厄運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10-02]
放大圖片

 ■10餘名中國考古界重量級人物,在海門口遺址考察。  蓮子 攝

■本報駐雲南記者 蓮 子

 雲南大理州劍川縣海門口遺址,總面積超過50,000平方米,是迄今為止中國發現的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桿欄式」建築聚落遺址。它的發現為世界考古學提供了一個東方史前水濱聚落社會遺存的實證,是雲貴高原最早的青銅時代遺址。然而,這一稀世珍品般的遺址,在沉睡了3,000多年後出現在世界面前時,卻遭遇了「出土即受毀壞」的厄運:隨著發掘工作的進行,脫離了濕潤泥土保護的木樁正以驚人的速度被風化;雨季到來,遺址或會被淹沒。

海門口遺址位於雲南劍川縣劍湖畔,而劍湖正是金庸作品《天龍八部》裡段譽失足掉入人間仙境之地。去年12月,經國家文物局批准,由雲南省考古研究所主持的海門口遺址第三次考古發掘啟動。歷時半年時間,發掘面積1,350平方米,出土2,000多件重要文物,其中有石器、陶器、青銅器、鐵器、木器、骨角器和炭化稻、麥、粟、人骨等。然而,兼任此次遺址發掘負責人的雲南省考古研究所領隊閔銳還來不及欣喜,便遇到了出土物件亟待保護的困擾。

出土百天 腐蝕霉變

 在發掘現場,記者看到,1,350平方米的探方內,露出泥土的木樁柱密密麻麻,粗至50厘米,細至10厘米,每根樁柱的尖梢皆削成鈍尖狀,根根直插入水中。閔銳介紹說,木樁上有清晰的卯榫和穿斗結構,以及類似門轉軸、插門栓的東西,木樁的孔兩孔或四孔對稱。這些木樁就是3,000多年的房屋建築的樑、柱等構件。

 「遺址地處沼澤地帶,幾乎是泡在水裡的。我們從1月8日開始發掘的第一天起,每天都在不停地抽水。只有乾燥的環境,才能讓地層和出土文物層位清晰。但是風吹日曬,又使出土的木樁開裂、萎縮,處於分崩離析的邊緣。」閔銳焦慮地說:「出土後的木樁已經暴露100多天,木質腐蝕程度非常快,木樁柱忽乾忽濕,已出現掉皮、開裂、收縮、霉變。」

保護無門 被迫回填

 為了避免風化,考古人員在此次發掘出來的木樁上,纏上了層層疊疊的細繩,每天澆水保護。對此,湖北省漆木器保護中心主任吳順清表示:「採用草繩包裹的方法,非但不能解決問題,還增加了腐爛的速度。建議可噴上一些保濕藥水,同時搭起大棚遮擋保護木樁。」記者採訪時正逢連日大雨,使發掘出的探方全部泡上了水。考古隊用抽水機抽了4天水,才使已被淹沒的遺址重新露出地表。

 另有專家建議,最好的保護方法是脫水,但費用高昂、數量極巨,致使該建議無法實施。中國文物研究所所長黃克忠教授認為,在還沒有找到恰當的保護措施的前提下,不能在遺址核心區再開挖了!

 目前專家們一致認為,除對適宜展示的區域要加蓋臨時大棚加以保護外,其餘探方應盡快回填。專家指出,文物在墓裡埋了幾千年,已經形成相對平衡狀態。如果這些文物被挖掘出來,接觸到陽光、氧氣或者其它氣體,就會很快發生變化,這種變化對有些文物來講是無法控制的。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內地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