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10月8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要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近半類風濕 誤當關節痛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10-08]
放大圖片

 ■崔俊明表示,合併藥物治療見效較使用單一種抗類風濕藥物為快,且副作用較少。 本報記者鄭佩琪 攝

 【本報訊】(記者 鄭佩琪)假如你每天起床後,手指、腳指關節及膝蓋僵硬腫痛,且痛處左右對稱,有可能是患上類風濕關節炎。香港大學醫學院一項調查顯示,65%受訪患者病發初期被診斷為一般關節痛,48%人在病發半年以上,才獲確診及轉介至專科醫生跟進。有風濕病專科醫生稱,類風濕關節炎病發首兩年是治療黃金時期,倘患者接受適當藥物治療,可紓緩病情;否則患者關節會嚴重扭曲變形,無法走動,甚至縮減壽命。

 港大醫學院藥理學系聯同港大民意研究計劃,在4至6月訪問了267位類風濕關節炎成年患者,了解他們求診及治療情況;結果發現,75%患者首次病發初期往普通科及家庭醫生求診,當中65%人被醫生診斷是一般關節痛,獲處方消炎止痛藥,只有19%會轉介往專科醫生;48%患者在首次病發半年或以上,才獲轉介至專科醫生跟進。

 風濕病專科醫生陳德顯稱,類風濕關節炎者早期病徵容易與退化性關節炎混淆,且病情時好時壞,容易被忽略;根據研究,有患者病發半年內便出現關節侵蝕變形,倘在病發首兩年黃金期接受適當治療,可紓緩腫痛,減慢病情惡化;否則患者關節會破損扭曲,影響日常活動能力,嚴重者要做手術更換關節,若不治理,更有可能縮短壽命。

病情惡化 關節破損須更換

 陳德顯提醒類風濕關節炎患者,若出現「晨僵」現象,起床後手腳關節感到紅腫疼痛,維持半小時至1小時,且病徵左右對稱;現時常用的抗風濕藥如「甲氨喋呤」起效較慢,並會產生副作用;他引述7月份的醫學期刊《刺針》研究結果,合併使用「甲氨喋呤」及生物製劑「依那西普」,有50%患者病情得到紓緩。

 參與調查的港大醫學院藥理學系名譽副教授崔俊明說,單一使用抗風濕藥起效需時1至6個月,合併藥物治療則只需兩星期,且副作用較少,患者每周服藥1次;調查結果反映公眾對類風濕關節炎的認知不足,希望政府加強健康教育,避免患者延誤診治。本港去年底引入該種新療法,醫管局已將「依那西普」及另1種生物製劑「英利昔單抗」列入藥物名單。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要聞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