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徐少東為1.5米高的富貴紅花瓶檢查針孔。
——德化製瓷大師 填補國際空白
文:本報海峽西岸新聞中心記者 武毅田 圖:徐少東提供
今年6月,大陸海協會與台灣海基會在北京重啟協商大門,海協會新任會長陳雲林為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舉行接風晚宴,並致贈一尊象徵著兩岸同胞血脈相連的德化「富貴紅」陶瓷——「兩岸同根」。 這件國寶級禮物是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工藝美術大師徐少東的潛心之作。他也是近現代成功燒製大紅色瓷釉瓶的第一人。
早在3000多年以前,「瓷器」就已經作為「中國」的代名詞存在於英文之中,可即便是在中國,瓷器也是以青藍白諸色聞名,紅色的瓷器極其罕見。
「富貴紅」的特點是:釉色鮮紅,淳厚飽滿,艷而不媚;胎體潔白,緊密細薄,晶瑩剔透,雍容華貴。其用材金貴、在紅釉中加了比黃金還貴的金屬鉭,還吸收了浮雕、漆線、描金、書法等傳統技法,極具欣賞性和收藏價值。單是一件漆紅雕「富貴紅」,就融入了景德鎮陶瓷的古雅、福州脫胎漆器之神韻、北京景泰藍的華彩等。從面世到現在,迅速躥紅市場。
被「逼」走上製瓷路
穿著運動套頭衫、年近不惑的徐少東,有著濃重的閩南口音和質樸的好脾氣,說話滔滔不絕,吃飯大塊朵頤,痛快地大笑,黯然時候也毫不掩飾。這位製瓷大師出生在中國三大瓷都之一的泉州德化縣,母親是大陸農村一個做陶瓷調羹的工匠,打從他還在娘胎裡時,每天聽到的「音樂」就是瓷器碰撞叮叮噹噹的聲音。
徐少東的瓷器人生始於「陶瓷販子」。1991年高中畢業,他就從德化買了些瓷器轉戰上海、浙江、湖北,擺路邊攤兜售,一天最好只能賺個幾十塊錢。「因為沒錢投入,基本上都在賣企業出口的次品或者積壓品,質量很一般。但更氣人的是,那時外地人只知道景德鎮,沒聽過德化,把德化瓷都當成是石膏像。情急之下,我還得將瓷器摔破證明給別人看。」或許正是這段痛心經歷,在徐少東的心裡埋下了重塑德化陶瓷品牌的念頭。
5年後徐少東怏怏回到老家,不僅「連塊破陶瓷都沒賺到」,還背上了數萬元債務。他回憶起當時的情景感慨地說,當時人們看我就和瘟疫一樣,要錢沒錢,要事業沒事業,如果再走老路,恐怕一輩子都很難翻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