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10月13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神七」變身洲際導彈?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10-13]

李國強 袁 林

 「神七」載人飛船成功往返地球,極大體現中國綜合國力和太空科技力量飆升。西方一些媒體把神舟運載火箭描寫成洲際導彈,把「神舟」升空視為軍力突破、將運載「神七」升空的長征2F火箭稱為「新一代洲際導彈搭載平台」,聲稱「中國軍方正研發射程更遠、威力更大的火箭,把『神舟』送上太空,這種火箭就是洲際導彈,只需將飛船換成彈頭即變成洲際導彈。」中國人在歡喜之餘,也應認清真相,只有冷靜,對西方之「熱捧」不必陶醉。

 事實應該分清楚:第一,「神舟」的長征2F運載火箭是載人專用火箭,可靠性在97%以上;美俄的洲際導彈使用的火箭可靠性在95%上下,彼此相差百分之二,不要小看這一點差距,它導致的成本差距高達十倍之多。事實上,美俄絕對不會用昂貴的載人專用火箭改作洲際導彈,中國當然更不會。飛船與洲際導彈的攜載平台雖然都是火箭,但不是同類火箭,應該清楚兩者不能互換。

 第二,洲際導彈體積小,一般都部署在發射井裡;中美俄最新一代的洲際導彈體積更小,可以裝在大型越野車上機動發射。而神舟長征2F運載火箭是捆綁式火箭,體積碩大,根本不可能塞到發射井裡,而如果長年部署在地面上,那麼不用敵人攻擊,單單惡劣天氣就足以將其「擊毀」。所以神舟的長征2F運載火箭根本不可能作為「新一代洲際導彈搭載平台」。這就好像大型客機不能改成小型戰鬥機一樣的道理,作為「軍事評論員」應有這種基本知識。

 第三,中美俄新一代洲際導彈早已全部採用固體火箭發動機,可以迅速點火發射。即使是使用俄羅斯舊式液體火箭發動機的洲際導彈,其液體燃料也都採用預儲式,發射時間也不必太長。而「神舟」的長征2F運載火箭是民用液體火箭,從加注燃料到發射,需要準備大約1天的時間。這期間火箭暴露在發射台上,沒有任何防護能力。可以想像這樣的民用液體火箭根本不能、也不適合用作軍用導彈。

 民用的神舟長征2F運載火箭和軍用的洲際導彈是不相關的兩個概念。神舟運載火箭不是洲際導彈,硬把兩者聯繫起來,只能顯示出一些人的偏見與無知。

 日本《產經新聞》說,這次神舟7號的總指揮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部長常萬全上將。因此這次「神七」發射是在解放軍主導下進行的。一些西方媒體也強調:「神七」的航天員是軍人。其實,「神舟」是否構成「軍事威脅」,不能憑航天員身份、管理機構的軍事性質下結論。俄羅斯、美國的宇航員基本上也都是現役軍人。俄羅斯、美國的航天發射中心以及其它航天基地也歸軍隊管理,這是出於安全保密的因素考慮,並不能據此把俄羅斯、美國的民用載人航天視為軍事威脅。同樣地,把中國的「神舟」視為「軍事威脅」也是不公平的。

發展太空科技 建設小康社會

 中國今次「神七」發射過程相當透明。事實上,西方太空相關計劃並不透明化,處處嚴加封鎖與保密,還抓捕過一批刺探太空信息的朝鮮和伊朗間諜。改革開放30年來,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幾代領導都強調申明,只要不發生世界大戰,中國將全力一心一意發展經濟,太空技術轉化為民用,對中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一個重要的推動。

 科技發展是國際綜合國力競爭的焦點,為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提供強大支撐。以農業方面為例,各地通過大力實施農民科技培訓,糧食產量和品質大大提高。從1978年到2007年,中國糧食產量由6095.4億斤增加到10030億斤。農業部部長孫政才不久前表示,中國今年糧食產量有望實現連續第五年增產,並有望超過1998年的歷史最高水平。從1990年到2007年,中國減貧人數佔全球減貧人數的比重超過70%,是第一個提前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中貧困人口比例減半的國家。把太空科技轉化成農業優勢,令13億人口的中國在知識和科技創新領域方面佔優,把握經濟先機,就能夠在全球金融海嘯中掌握主動。(文匯論壇)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