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10月15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人物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80後」說:賴恩慈 劇場無窮大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10-15]
放大圖片

——系列之四

文/攝: 梁小島

 按阿毛(賴恩慈)的話來說,我和她人生軌跡竟曾有過三個交叉點。第一次,是在浸會大學電影電視系的學生功課放映堂上,一個關於古巴街頭日常生活場景的紀錄短片,從一堆囿於校園、屋企的題材中跳脫出來。同是學生的我,對片子裡使用的那首約翰.連儂的《Power to the People》印象深刻,不僅是音樂本身的力量,在手持攝影機造成的畫面流動,以及鏡頭裡呈現的當地人的各種面部細節中,看到了同輩人少有的激進姿態。放映完畢,一個纖瘦的紮著馬尾辮的女孩走到前台,借住身後大屏幕的幽暗藍光,開始講述創作的構想。

 講了些什麼我已經完全忘記了,只是她說話時一再抓緊拳頭的動作,在我腦袋裡定格了下來。

 「那次是因為『好戲量』打算創作一個和哲古華拉有關的新戲,於是便決定去南北美洲做一些考察。同行的有、莫昭如和幾位非常有經驗的社會運動人士,重訪了阿根廷、古巴和波利維亞三個國家,都是對於哲古華拉最重要的地方。」坐在「好戲量」租在大角咀一幢工業大廈二層的排練室裡,回憶4年前的往事,阿毛神情亢奮。

 「你知道跟著他們,一定不會去五星級酒店啦,就是捱,和當地人同吃同住,不過我更鍾意那種生活。」那次的拉美之行,長達一個多月,是還在讀大學二年班的阿毛與電影電視系老師相互妥協的結果。戲劇和電影,儘管同是阿毛的所愛,到底,還是要面對捨誰取誰的尷尬。「在拉美,我親眼看到了這個世界的不公平,返回香港之後,我覺得自己有東西要表達。」

相遇「好戲量」

 在電影科之外弄戲劇,多少都算得上離經叛道。我聽聞過阿毛在電影系走堂的超高記錄,後來知道她當年為了從英文系轉讀電影系,曾惹來校方震動,就覺得不可思議。「實在是分不開身,要做大學劇社主席,莊員加手下成員都有百來個,一年之中要組織8套戲,一般的專業劇團都沒有我們這麼多。同時在校外,我已加入『好戲量』了。」還是一口一聲戲劇。只因戲劇令她的人生改變。

 「中學時,我的英文成績好好,以為自己的強項便是自己鍾意的東西,結果進了英文系才發現:死啦,這麼悶!我不想將來就做一個朝九晚五的英文老師。」以為學什麼,就要做什麼,依舊天真。大一的暑假,阿毛參加了「好戲量」《駒歌》一戲的排演,通過紀念黃家駒,而探討關於理想的堅持,演出完畢,阿毛不能自拔。終於在升大二的第一學期的開學第一天,她衝出了英文課堂,轉敲電影電視系的大門。「我也不確定念電影到底是怎麼回事,只覺得是關於創作和實踐的,就夠了。」英文系主任氣得七竅生煙,將英文教師和電影導演的生活—對比給她聽。

 「我不理,反倒說如果不讓我轉,我就退學。」「好彩我的成績都不錯,不會被認為是讀不下去才要轉科。」

藝術介入生活

 與阿毛的第二次交叉,是我05年在北京參加一次的中港兩地影視教育交流會,作為香港學生代表作品,阿毛的紀錄片《笨蛋老師》在會上播放,講述一名年輕的劇場工作者如何堅持將戲劇教育帶入不同的社區和弱勢團體,看到憑藉藝術帶來的溝通和互動。那次,阿毛本人沒到現場。後來才知道,那個男主角便是「好戲量」的藝術總監楊秉基。那套片是她的第一份功課,第二份作業,她將鏡頭轉向一群性工作者。指導老師第一個跳出來反對。

 「他對我說,『不過是一份功課,這個主題留給商台、港台做就好了。』可我不相信大眾傳媒,覺得有歧視有誤導,我要自己去了解。」阿毛一人找到在旺角的一間愛滋病關懷機構,通過跟隨他們的工作接觸性工作者。「他們看到我是真心要了解,倒也對我好好,甚至有幾個人還願意出鏡。」放片的時候,在場的同學看得一片「哇哇」聲,讓她感受藝術介入生活的力量。

 阿毛05年大學畢業,取得榮譽學士。曾有電影系的老師來看「好戲量」的劇場演出,看完仍舊不能理解,「戲劇並不單純只是好看的藝術,它能貼近生活甚至改變生活。」她老師說。「好戲量」創作的劇目涉及教育、最低工資等社會問題,打開的是另類的劇場空間。

 我坐在阿毛對面,希望和她在第三個交叉處停留的更久些。

人物小檔案

 出生:1982.10

 經歷:香港獨立自資劇團「好戲量」助理藝術總監;畢業於浸會大學電影電視系,並被浸大向教育統籌局推薦為「傑出畢業生」;曾赴印度參與《第五屆婦女劇場節》及做個人表演;曾獲藝術發展局獎學金赴美國《三藩市默劇團》深造;獨立錄像作品《笨蛋老師》、《馬檻》曾在香港、台北等作公開放映。現為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系碩士生。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人物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