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西雙版納丫口寨村的自來水管早已斷流,村民靠積存雨水生活。本報記者原曉暉 攝
面對採訪,雖然當地政府官員不願承認,但一位研究熱帶雨林的專家則告訴記者,照現在的勢頭發展下去,402萬畝的自然保護區之外,熱帶雨林在西雙版納將無存身之地。
西雙版納的傣族被稱為「水的民族」,水在其生活中佔據重要位置,因此傣族素有臨水而居的習俗,但近年來他們不得不面對水源越來越難找的現實,一些村寨出現了自來水斷流、井水乾涸的現象。有人認為這與大面積毀林種膠不無關係。
年均霧日銳減 自然環境變異
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的多名專家指出,熱帶雨林大規模縮減已對西雙版納的氣候小環境產生了影響,當地氣候正在從濕熱向乾熱方向轉變,最明顯的標誌是霧日減少。
一份氣象資料表明,西雙版納境內景洪市、孟力海縣和孟力臘縣的年平均霧日數,從上世紀70年代的115天、128天和159天,銳減至2005年的30天、97天和98天。
在一本題為《迴歸線上的綠洲》的著作中,從事熱帶雨林研究多年的朱華博士分析稱,濃霧的保溫保濕功能對西雙版納熱帶雨林的形成起到關鍵作用。「可以說,沒有霧日,就沒有西雙版納的熱帶雨林。現在熱帶雨林減少導致了霧日減少,而霧日減少又會對剩餘熱帶雨林的生存產生威脅。」朱華說。
膠林蠶食雨林 生態功能弱化
單以森林覆蓋率衡量,西雙版納要比大多數地方好得多。根據當地政府提供的統計數字,2006年西雙版納的森林覆蓋率高達63%。但這只是表面的「森林」,因其中相當一部分是生態功能較弱的橡膠林。
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研究表明,每畝天然林每年可蓄水25立方米,保土4噸,而每畝產前期橡膠林平均每年造成土壤流失1.5噸,開割的橡膠林則每年每畝汲取地下水量9.1立方米。有專家認為,橡膠林不但不能起保持水土的作用,還有加劇水土流失的危險。
該植物園副研究員唐建維稱,現在西雙版納境內的江河徑流量下降,泥沙含量增多,「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災害的爆發頻率也在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