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三坊七巷南後街保護與整治深化設計方案。
文:本報海峽西岸新聞中心記者林蓉、陳卓棟
明年春節,沉寂多年的福州南後街將以歷史文化商業街的風貌重新開街。而在此之前,林覺民故居、嚴復故居早已修復完畢並對外開放,水榭戲台上的流光溢彩也將重現。隨著一個個文保單位的修整完畢,此間自2005年啟動的三坊七巷保護修復工程也初步完成,這片沉澱著厚重歷史的街區也將重現光輝、再生靈氣。
三坊七巷自晉、唐形成起,便是貴族與士大夫的聚居地,於清至民國走向輝煌。如今,它是中國保留宋代坊巷格局最為完整的街區,也是「明清建築博物館」。街區內計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9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8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其他級別保護單位及歷史保護古建築140處,堪稱「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
保護之道 復形聚氣
雖然三坊七巷具有如此高的歷史價值,但是其保護工作一直不得要領。據三坊七巷保護修復工作管理委員會(下稱「管委會」)主任衛國介紹,在此次保護修復工作之前,限於經濟和社會背景等原因,街區長期採取凍結式保護,古建築缺乏維修、保護,亂搭建、破壞、老化嚴重,房屋質量持續下降,物質自然消耗已到極限。
而此次保護修復工作,專門聘請了全國著名文物保護專家羅哲文教授等八位專家主持,整體投入約40億人民幣。專家陣容之龐大、財政保障之有力前所未有。據了解,專家小組制定的保護修復方針,可大致總結為兩句話:復其舊形、聚其文氣。
修舊如舊 保持古色古香
在三坊七巷保護修復工作中,文物建築、歷史建築和風貌街區的保護修復是首要任務。按照「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原則,區內國家、省、市、區級文物保護單位、文物古跡和歷史街區將「修舊如舊、復其舊形」,保護好歷史形成的,由街巷、民居和特色構築物等構成的歷史環境和風貌。對與風貌不協調的建築則一律拆除。
衛國表示,在「修舊如舊」的同時,保護修復隊伍也根據合理的空間安排,巧妙地將排水、供電、安防、通訊等市政基礎設施,通過地下空間進入區內的家家戶戶當中。在沒有對整體環境造成大破壞的前提下,大大提高了區內居民的生活質素。
聚集文氣 復興古街靈魂
在千年歷史當中,三坊七巷人才薈萃,尤以近代最為輝煌,計有林則徐、嚴復、冰心、林覺民等歷史人物出現,形成了此間一種獨特的名人文化。此外,三坊七巷也集中了老福州的各種文化、民俗等。可以說這些「文氣」是三坊七巷的靈魂,要對三坊七巷進行保護修復,必須對其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梳理。
據悉,為重聚三坊七巷文氣,管委會與福州市文聯合作,組織調查研究隊伍,公開徵集與三坊七巷相關的人文資訊,包括街區特有的戲劇、曲藝、習俗、人文精神等。並從三坊七巷名人史跡及後人狀況、歷史事件、生活狀態的老照片和各類文字資料等方面開展歷史文化遺產的收集、挖掘、搶修工作,通過形成數字材料、電子畫面等方式獲取了大量的以往未曾收集的史料、資料。
衛國透露,管委會還多次會同此間媒體,組織文物、民俗專家召開三坊七巷文史研討會,深入挖掘三坊七巷文化內涵,以傳承和弘揚三坊七巷物質與非物質文化,為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奠定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