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10月20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港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逾半中產 指銀行銷售手法存誤導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10-20]
放大圖片

 ■一批透過銀行購買雷曼迷你債券或相關投資產品的市民與銀行代表會面。本報記者莫雪芝 攝

 【本報訊】(記者 鍾立)據統計,香港雷曼事件的苦主人數便多達4萬人,金額超過200億港元。一項調查顯示,有57.8%受訪的中產人士表示,在銀行處理戶口事宜,經常被銀行職員乘機游說購買金融產品,有42.2%在購買這些金融產品時,銀行職員未有清楚出示或提供該產品的發售章程,及指出各種風險如發行人可能會如雷曼一般倒閉的風險。同時,有58.3%受訪者,認同金管局應檢討零售銀行是否繼續適宜推銷有關金融產品。

應審批金融產品中英文名

 「中產動力」於10月4至15日以街頭訪問形式共訪問了517名中產人士,結果發現,有55%受訪者認為銀行在沒有徵求他們的同意下,根據他們的個人財政狀況向他們推銷金融產品,有濫用客戶個人資料及侵犯個人私隱之嫌;59%認為銀行在銷售產品時存有誤導性,有64%則認為監管機構如證監會,應一併審批金融產品的中英文命名,以免出現「聲稱保本,其實不保本」;「名為債券,但又不是一般的債券」等可能誤導銀行存戶的名稱。

 另外,有65%受訪者表示銀行未有主動聯絡事主,解釋金融海嘯後的最新情況。

 中產動力成員趙家賢指出,在協助曾購買雷曼產品苦主的過程中,感到很多苦主在不知情、被誤導的情況下才購買的:「他們被誤導『迷你債券』是一項存款替代(deposit substitute)的低風險的金融產品,才把畢生積蓄投放進去,怎知如令連退休的錢都可能全部付諸東流。」

 他又認為,在近日苦主連番上街遊行、示威、人心惶惶下,銀行有責任主動聯絡苦主,解釋最新情況、維繫人心,以免在影響銀行商譽的同時,影響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形象。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港聞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