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立法會通過由2010年7月1日起,所有預先包裝的食品必須附有營養標籤。但現時生產商所用的成分表多源自外國資料,並沒有像豆豉、花膠等中國傳統材料資料,若食品製造商需自行檢測,則會令成本增加。中大去年獲賽馬會資助1,800萬元成立食品成分資料庫,除可幫助業界進行成分分析外,未來市民購物時亦可利用手機攝像功能,將食品包裝上的條形碼拍下並傳至資料庫,很快便能收到有關食品成分的短訊,方便快捷之餘亦能食得安心。
手機拍條形碼 一查知成分
黃錦輝介紹稱,中大食品研究中心在賽馬會的資助及食物安全中心的支持下,創立了全港首個食品成分數據庫,並已於去年7月正式運作。未來兩年內,數據庫將為本地逾千種常用食品原料及產品進行營養成分分析。他指數據庫可配合食品企業進行標籤制定,提供有關原料成分的參考資料及技術支援,「若要許多中小企業各自承擔檢測費用,將為企業帶來很大的支出。但如果有資料庫可以提供香港常用食物的營養資料,那麼企業只需要登陸網站便可以完成相關工作。」
黃錦輝還表示,市民可透過資料庫的網站查詢各種食品的原料成份。他掏出手機向記者解釋說,將來市民在超市購物,只要將食品包裝上的條形碼用手機攝像頭拍下,再傳輸至指定的檢測系統,便可在短時間內獲得包含了該食品所有營養資料的短訊。他形容過程十分簡單,「就像現在到超市購物,掃描下條碼就知道產品名、價格等信息一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