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10月22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內地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借鑑融合互聯網 傳統媒體覓新路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10-22]
放大圖片

 ■蔡名照(前排左五)與港傳媒代表合影。本報記者肖智 攝

——蘇浙滬港澳 3+2傳媒論壇 商發展戰略

本報駐浙江記者何暉、張文

 微軟首席執行官史蒂夫.鮑爾默近日接受美國《華盛頓郵報》採訪時大膽預測:「今後10年內,所有媒體消費都將通過互聯網渠道進行。屆時傳統意義上的印刷版報紙、雜誌將不復存在,所有東西都將以電子版的形式發行。」如果史蒂夫的預言成真,對報紙和雜誌來說無疑是滅頂之災,但即便這個預言落空,對傳統媒體來說,未雨綢繆亦是迫在眉睫。本月15至17日,蘇浙滬港澳傳媒高層會聚杭州,圍繞「互聯網時代的媒體發展戰略」各抒己見。傳統媒體與互聯網應相互借鑒融合,實現共贏,可說是與會人士一致的共識。

 香港文匯報社長張國良認為,無論是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媒體,還是傳統媒體,相互間應該善於借勢。新媒體可以從傳統媒體聚合新聞等資源,傳統媒體要善於借助新媒體擴大影響。這位一手推動了中華網誕生的資深傳媒人,以中華網的發展過程,說明了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結合的重要性。

藉新媒體擴大影響

 江蘇省廣播電視總台副台長徐敢峰認為,正是由於數碼技術、網絡技術、信息技術的發展,豐富和改變了信號的傳輸方式,改變了內容與管道的關係、傳者與受者的關係,從而導致新的媒體形態出現,重塑了傳媒行業的格局。新技術正在催生跨媒體、跨網絡、跨地域、多平台、交互式的媒體運作方式,融合不同的業務形態和媒體形態,形成一種「融合化媒體」,一種「跨媒體」。

 浙江日報報業集團副總編應金泉表示,與網絡媒體相比,報紙有幾條「短腿」:時效差、信息容量少、互動性弱、但是報紙具有強大的內容生產能力、權威性、公信力;而網絡雖然有海量、快捷、互動、立體傳播的優勢,但是原創新聞少、缺乏權威性。報紙與新傳媒互相融合,報網優勢共享,聯手行動,彼此的核心競爭力都能得到提高,產生空前的傳播優勢。

 ONN戶外電視新聞網絡董事陳新發介紹了新媒體在香港的發展。他認為,未來的諮詢發佈平台,將會被個人化的播放平台所取代一大部分,尤其是手機的科技發展迅速,使得平面媒體受到衝擊,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新傳媒」和「傳統媒體」信息內容以及廣告的互補互惠,是傳統媒體的一條出路。

報業仍有10年黃金期

 澳門廣播電視股份有限公司中文新聞總編輯羅崇雯認為,無論是與傳統媒體的競爭,或是新聞網站、流動電話3G信息等新媒體的競爭,傳統媒體首要任務是穩住以往的觀眾群,以及增加覆蓋範圍、避免失去現有市場,而終極目標應該是設立專門頻道,如信息、體育、娛樂等,方便管理,並將部分頻道以衛星廣播,也應該是未來發展的方向之一。南京日報報業集團副總編呂國榮認為,從經濟學的角度看,任何產業都有四個生命周期,即導入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呂國榮預測傳統報業將再迎來十年的黃金期,而數碼傳媒則需要5年的培育才能逐漸成熟。在未來一段時期,傳統報業仍然是中國報業發展的主陣地。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內地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