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10月30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雲南專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姐告 中緬最大口岸 南向開放「金大門」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10-30]
放大圖片

 ■姐告已成為中緬貿易最大的陸路口岸

本報駐雲南記者 譚旻煦

 瑞麗姐告口岸三面與緬甸木姐市相連,特殊的地理位置被稱之為「中國西南沙頭角」。就在這1.9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每年完成中國對緬貿易的26%。

 姐告,傣語譯為「舊城」。然而走進姐告,現代化的嶄新大樓林立、中緬雙方貨車穿梭不息,一派繁忙的景象毫無「舊城」之顏。當地有句話說,「姐告」已經變成「姐麥」(傣語,「新城」之意。)

 姐告邊境貿易經濟區管委會老主任王達章在姐告工作近二十年,他見證了姐告的整個變化。王達章說,從1988年成立至今,這個中國唯一實施「境內關外」特殊管理模式的邊境貿易區,已成為中緬貿易最大的陸路口岸,並正在成為雲南面向東南亞、南亞國際市場開放的試驗區和示範區,以及中國南向印度洋發展戰略的重要門戶。中緬口岸姐告和木姐的互動發展,展示出中國實施睦鄰友好、互利共贏、共同發展開放戰略的成果。

新樓 折射「小地方」的大變化

 從瑞麗市區去到姐告,需要經過一座大橋,這座鋼架結構的姐告大橋把昔日一個小村莊與一個新型現代化口岸城市相連通。姐告工委政治辦主任楊曉梅拿出一張舊照片,與現在矗立江邊的嶄新大樓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

 再看看過去凹凸不平的土地變成了可容納三四百輛大貨車貨場;曾經與緬方一起辦理出入境手續的簡易板房和現在莊嚴雄偉的國門;曾經地攤式的邊貿與現在一排排靚麗的商舖……都從一個側面折射出姐告這個「小地區」的大變化。

 2000年以來,區內累計投入基礎設施建設資金12億元,新建的「一國門、兩通道」不僅極大改善了通關條件,其建築風格以及口岸管理設施更成為中國沿邊口岸出入境管理的典範。

新區 內陸邊境經濟特區先河

 「舊城」展新顏緣於姐告「身份」的變遷。姐告邊境貿易經濟區管委會老主任王達章在姐告工作近二十年,他見證了姐告的整個變化,王達章說到,1998年前,這裡是一個傣族村寨。1991年雲南省批准設立姐告邊貿經濟區,使這裡成為省級設立的第一個經濟開發區;第二年,這裡又成為國家級開發區「瑞麗邊境經濟合作區」的一部分,開始實施沿海地區一樣的開放政策,162個進口商品實行了免稅。從村寨成為開發區,姐告從此迅速崛起。

 對緬貿易以每年3至5個億的速度遞增,到1995年,經姐告的進出口貿易額佔到雲南省對緬貿易額的60%以上,一躍成為雲南最大的邊貿口岸。

新政 「境內關外」助推邊貿發展

 2000年的姐告,借助「境內關外」的新政策實現了一次成功的「升級」。其一大標誌就是海關後撤至姐告大橋西側,並履行對貨物和物品的監管、徵稅和檢查等職能,這裡被稱作「聯檢大樓」。

 由中國出口的貨物,只要通過聯檢大樓,就成為出口物品,但這些貨物可以在姐告的範圍內存放,等到緬方政策或是國際金融環境有利於出口的時候再出口至緬甸,這樣一來降低了貨物的成本以及貿易的風險。

 新政的助推,中緬貿易連續八年實現兩位數增長。八年間,通過姐告口岸進出口貿易總額佔到德宏州對緬貿易的85%,佔雲南省對緬貿易的64%以上,佔中國對緬貿易的26%。經姐告出入境的人員平均每年達524萬人次,出入境車輛達到85萬輛次,分別居中國陸路口岸的第一位和第三位。

 姐告一舉成為中國邊境最大的陸路口岸之一、中緬貿易最大的陸路口岸。姐告邊境貿易區管委會副主任蔡映春介紹,經過姐告進口的貨物,80%都運往雲南以外的地區;而經姐告出口的貨物,有80%都是雲南以外的省份出產、製造的。「從這個意義上說,姐告已經成為服務於全中國的通關口岸。」

新城 走進南亞開放金大門

 現在,姐告已經成為中緬兩國及至南亞、東南亞的陸地物流和信息中心,成為具有「境內關外」管理模式的國家級對外開放的口岸新城。

 蔡映春說,未來,姐告將大力發展貿易、倉儲、旅遊、加工特色優勢產業,轉化區位優勢為參與中國瑞麗—緬甸木姐經濟合作區建設的實力。要全面建設「貿易姐告、開放姐告、精品姐告、和諧姐告、文化姐告」,真正把姐告建設成為雲南省面向東南亞、南亞國際市場開放的金大門。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雲南專遞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