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11月12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內地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各界回應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11-12]

 ■暨南大學經濟學教授封小雲:對珠三角的港企來說,當前應有3個方面的新機遇:首先是政府貼息貸款,廣東政府尤其是東莞政府都已對銀行進行巨額貼息,增大對中小企業貸款;其次,廣東新十項工程的啟動,尤其是軌道交通的投入,對港企物流運輸亦有幫助;最後,地方政府在自主創新方面的支持,對部分港企的轉型能予推動。

 ■東莞市外商投資企業協會副會長張德杏:中央4萬億元投資的更大的意義,在於鼓勵港企冷靜面對金融危機。相對而言,廣東和東莞的配合投入可能幫助更大,包括東莞10億的貼息貸款和免除部分財稅保證金。

 ■長江實業地產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郭子威:4萬億元救市政策雖不同於利率工具與貸款首付款規定等,將為地產業帶來直接幫助,卻將具有很大間接促進作用。長實未來不排除投資保障性安居工程。

 ■在廣州和東莞從事服裝生產的港商林廣德:4萬億元數字很大,但港商能得到實際幫助並不多。大型基建方面,從事製造業的港商亦難有「著數」,而政府給予貸款的優惠,申請時間可能曠日持久,而在珠三角從事勞動密集型生產的企業來說,很多都面臨切實的困境,很難捱到「得到政府有效資助」。

 ■在廣州增城從事玩具生產的港商陳先生:十大舉措拉動經濟,但是很多措施都沒有具體實施細則,更不知如何落實到企業處。希望中央和地方政府如有幫助企業的政策,加快實施步驟。

本報珠三角新聞中心記者劉揚、北京新聞中心記者羅洪嘯、實習記者何凡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內地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