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11月18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社評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匯豐裁員 反映銀行業務轉變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11-18]

匯豐銀行昨日宣布裁減亞太區500名員工,當中包括450名香港員工。這是繼今年9月匯豐全球裁員1,100人後,另一次大幅裁員行動,更是該行於香港歷來最大一次裁員。銀行接連大幅裁員,除了因金融海嘯衝擊致使盈利大減,需要撙節開支外,也反映銀行業務正出現轉變,由過往高槓桿、高風險的投資模式,回歸傳統的存貸業務。銀行應借租金回落之機,增加分行數目,加強存貸業務,擴大服務層面,以減少裁員。同時,當局應針對銀行經營模式的轉變,檢討本港金融體系,重新釐定銀行、證券行及其他投資機構的定位,更好地發展香港的金融業務,鞏固金融中心的地位。

金融海嘯爆發前,全球經歷了長時間的低息周期。銀行為提高盈利,開始不務正業,利用本身龐大的抵押貸款,將之包裝成各類金融產品,售予對沖基金及退休基金等機構。無疑,這些產品利潤驚人,成為銀行盈利增長的一大動力。但一場金融海嘯,不僅令投資者對這些金融產品聞虎色變,亦導致銀行盈利大幅倒退,壞賬急增。多間美國投行及商業銀行相繼倒閉,說明這種高風險的經營模式,並不適合以穩健見稱的銀行業務,不少銀行已逐步回歸基本營運模式。在這趨勢下,銀行根本不需維持龐大的投資部門,加上這些部門員工多屬高薪人士,難免成為首先被裁減的對象。

隨著各國收緊對金融機構規管,未來銀行將不容易繼續從事大規模的高風險投資業務,回歸本業成為銀行未來的發展之路。本港多間銀行已大幅收縮財富管理業務,加強存貸,渣打及匯豐表明來年將擴展分行數目。銀行擴大傳統業務,亦有助吸納部分被裁減的銀行從業員。當局應加強培訓,協助轉型,紓緩就業市場壓力。

當然,銀行回歸傳統業務,並非全盤否定金融投資產品。事實上,香港要鞏固金融中心地位,必須繼續發展不同類型的金融產品。問題的關鍵在於進行有效監管。這次金融海嘯正正暴露了本港金融體系的漏洞,尤其是對於銀行銷售這些金融產品,在監管上存在「一業兩管」、審批寬鬆等問題,需要當局檢討並完善監管機制。還應看到,本港銀行屬混業經營,這種經營模式往往導致銀行利用存戶對銀行的信任,來銷售各種高風險產品。而且,銀行大舉參與投資業務,亦令中小型證券行難以與銀行競爭,逐漸萎縮。當局應汲取教訓,重整金融市場的佈局,釐清銀行與證券行的業務分工,完善金融業的監管,並加強對投資者的保障。

本港一直偏重金融服務業,導致發展模式多年來原地踏步,日趨單一,缺乏應對經濟逆境的能力和廣泛基礎。資產市場好景,本港經濟水漲船高;反之,當股價、樓價下跌,其他產業也如骨牌一樣接連倒下。如何藉這次危機,重新審視香港的經濟結構,扭轉產業失衡的局面,當局應早作籌謀。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社評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