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鄭燕祥建議政府成立專責推廣機構,協調香港各高等院校,及有效進行相關的研究及策劃工作。教院提供圖片
【本報訊】(記者 覃卓嘉)香港政府大力發展成為地區教育樞紐,希望增收周邊地區的國際學生,不過,對亞洲多個地區有意赴海外升學的學生來說,有關想法只是一廂情願,當地學生對香港高等教育根本「唔知你乜水」。教育學院進行的一項大型跨國研究顯示,在多個南亞及東南亞城市,多達7至8成學生對香港高等教育欠缺認識,更有近半人坦言「沒有概念」。研究又顯示,作為海外升學的優先選擇,香港在該等城市學生心目中,除遠遠不及西方國家及地區外,更有被新加坡拋離的趨勢。
教院的研究小組於07年4月至今年1月,在孟買、新德里、雅加達及吉隆坡4個對海外升學需求殷切的亞洲新興市場,訪問了1,370名參加當地教育展的學生,結果發現,當地學生對香港高等教育的認識可說是「慘不忍睹」。上述4城市分別有82.7%、71.7%、75.9%及77.3%學生表示,對香港高校欠缺認識,更有多達4成至5成6人承認對港校根本「沒有概念」。他們又指,香港於其他國家及地區甚少有教育推廣活動,對此幾近全無印象。
促政府出手 設專責推廣機構
研究小組又了解上述各地學生的海外升學首選(見表),當中都以美國、英國及澳洲等西方國家佔壓倒性優勢,分別有74%至96%學生選擇;而即使只與新加坡比較,香港除在新德里較受歡迎外,其餘城市都比新加坡遜色,分別被領先4.6至8.9百分點。另外,小組引述教資會數據指,目前香港資助課程的非本地生中,有逾92%來自內地,當局有需要檢討政策,以真正做到學生「國際化」,而非「國家化」。
小組首席研究員兼教院副校長(研究與發展)鄭燕祥稱,香港高等院校欠缺有系統的海外推廣活動,加上院校間協作不足,發展教育樞紐的政策規劃及執行都未夠清晰及有效,影響其國際競爭力。他建議政府應成立專責推廣機構,才能協調各院校,及有效進行相關的研究及策劃工作。小組又指,現時由政務司司長領導的督導委員會,應研究有關專責機構的組成架構及時間表,亦要協調政府內部土地、入境等不同政策,促進香港高等教育的發展。
香港大學教務長韋永庚認為,由於大學資源有限,難以於外國作全面推廣,不過港大亦會組織不少「針對性」的宣傳活動,例如每年派員到有關南亞及東南亞國家的指定中學及大學訪問,亦會邀請有關校長來港,直接向「目標群眾」進行推廣,「一般市民對我們的認識可能不足夠,但近幾年仍在南亞及東南亞國家收到相當多對我們有興趣的學生申請,成績尚算滿意。」
教育局回應說,會仔細研究有關內容及其建議,不過發言人表示,08年政府已推出一籃子措施包括放寬非本地生上限、非本地生兼職及畢業生就業安排及中央獎學金等,以助香港發展成區域教育樞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