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宋鴻兵曾於1994年赴美國美利堅大學留學,並取得碩士學位。
此次海嘯對中國金融業造成的直接損失,主要體現在一些機構持有的「兩房」、雷曼等機構債券和海外投資資產的縮水上。官方表態:損失尚不大。但宋鴻兵認為,隨著危機加劇,金融機構倒閉會造成信貸全面緊縮,進而推高美元利率。在金融危機進入第三階段即「火山」爆發後,中資銀行恐因在利率掉期市場操作的失敗而出現嚴重虧損。
宋鴻兵說,傳統銀行業的風險暴露和倒閉等問題,會加劇信貸緊縮,美國銀行間市場和貨幣市場將再度出現流動性枯竭危機,這會推高美元利率,在利率掉期市場上長期看跌的人就要賠。
「利率上漲是一個客觀的、無法避免的趨勢。」宋鴻兵調查發現,目前中資銀行機構在做利率掉期時普遍認為未來美元利率不會走高,而外資銀行則一致持相反觀點。這樣一旦利率走高,中資銀行就要賠付巨額資金。
4萬億計劃 效果有限
至於中國出手4萬億元應對海嘯的舉措,宋鴻兵認為,中國GDP佔全球的份額並不大,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力也不太大,因此很難扭轉全球大衰退的趨勢;再加上4萬億元投資計劃中,部分實際早已列入「十一五」規劃,分解到每年,只有幾千億元左右的投資額度,雖然與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時相當,但由於中國GDP在過去20年已翻了四倍,故這一數量級投資規模對目前如此大的經濟體是否可以產生足夠拉動力還有待觀察,效果恐不及1998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