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玩Blokus的目的,是讓自己手上那21塊形狀各不同的色塊棋子,全數放進棋盤上去。
梁柏堅
早陣子在朋友的家等待開餐之際,玩了一局棋盤遊戲Blokus。第一次接觸這個遊戲,感覺好新鮮。看著那縱橫各20格的棋盤,就像看著中國的圍棋,而玩法也真的有點相似,都是以封擋對手下棋的活路、拓展自己的領地為手段,而Blokus的目的則是讓自己手上那21塊形狀各不相同的色塊棋子,全數放進棋盤上去。
我一邊玩,一邊訝異它的玩法簡單易明,棋局卻千變萬化。看著那些色塊,腦海中想起的仍是家中兩個孩子,於是心中暗暗下定主意,要弄一盒回來跟孩子玩玩。
那天,就在我打開盒蓋的一刻,孩子的眼睛閃著光芒,我一邊叮囑孩子不要弄丟任何一塊棋子,一邊給他們解釋遊戲規則,孩子只希望我快快把話說完,別再囉囉唆唆地阻礙他們的享樂時間。
掌握竅門 愈玩腦筋愈靈
幾局下來,孩子漸漸掌握了竅門,愈玩腦筋愈靈。「嘿嘿,我用策略擋下爸爸的路了!」仍是小學一年級的兒子,眼神流露出一絲慧黠,要看我這個老爸怎樣解決他給我的難題。女兒也在這時表露出她跟誰最友好:「來,弟弟,我們一起擋著爸爸。」
眼看我的活路被一一封阻,爸爸的尊嚴忽然變得敏感起來—要是輸了,我會不會被孩子看扁?腦袋登時加快轉速,把棋盤的每個角落看了又看,心想即使要輸也不要輸得那麼難看。孩子看著我在絕路中不斷另闢蹊徑,沉著應戰,既不言敗,也不氣餒,於是也跟我一起動腦筋,盤算怎樣把剩下的棋子逐一安排在棋盤上餘下的空間,享受每一著棋的樂趣。
助人解難未必損自己利益
我們的社會,有時太多「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利益計算,只求自己獲得最大利益,忘記一起解難的藝術和雙贏的樂趣;有時則太過情感主導,動輒鑽進情感的牛角尖,任讓情緒亂闖,只求一洩怒氣怨氣的快感。我們不能控制社會上其他人怎麼想、怎麼做,但我們仍可教導子女多從解難的角度來看事情──不是要他們不理會自己的感情需要,不是要他們不為自己打算,而是要讓他們知道,情緒不會把我們眼前的難題解除,為別人解難不一定會損害自己的利益。
不少家長經常抱怨自己的孩子,從小到大都只懂打電動,但我想說,這未必是他們的錯。父母其實是孩子最好玩的玩具,只是我們往往忘記了這一點,把遊戲時間全數讓給電子遊戲,把遊戲的變化全數交給遊戲程式,於是父母最終只剩下計時秒鐘的響鬧功能,一出現就代表遊戲時間的終結。
從遊戲中學習,關鍵是怎樣玩、和誰玩,而不在於買了甚麼遊戲產品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