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11月24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要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求診講價小病強忍 私醫生意跌3成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11-24]
放大圖片

 ■經濟下滑,市民為省錢求診轉向公立醫院,令公院爆上加爆。 資料圖片

 金融海嘯巨浪直撲香港,百業應聲陷入困境,連醫生也水浸眼眉。有私營醫療中心透露,市民「慳得就慳」,有病也懶理,迫不得已求診也會向醫生「講價」,或轉投公營醫療服務,令9至10月的「求診旺季」,生意額較去年下跌逾3成,私家醫院床位空置率增多,規模較小的診所合併重組勢在必行。隨著私營市場步向萎縮,更多病人「逃亡」至公營醫療市場,令公立醫院「爆上加爆」,幸而市道欠佳,公立醫生不敢貿貿然自立門戶,獨立執業,紓緩公立醫院的人手緊張問題。  ■本報記者 李見安

信康醫健集團行政總裁及醫務總監周振軍接受訪問時表示,有醫生成為雷曼苦主,亦有醫生一身股債,加上求診人次近月急跌1/3,生意大縮水。他稱,以其醫務中心為例,病人數目減少約兩成,尤以內科、骨科的客量流失最多,「不緊急的病症,市民便會延遲求醫,甚至有病也未必求診,以免請假讓老闆有藉口炒魷。若果只是小病痛,便轉往較便宜的中醫,或自己買成藥便算。市民以往每年做兩次身體檢查,現在可能一年一次也沒有。」

長期病患者 因窮遲覆診

 中環另一間醫療中心表示,金融海嘯下,生意不斷下跌,即使9月及10月是行內的旺季,生意額亦錄得約3成的跌幅,更發現愈來愈多長期病患者,因為經濟問題而延遲覆診,「本來應該3個月覆診一次,病人會推遲至半年才再來,亦發現一些病人會向醫生議價。」亦有病人重投廉價,但服務較參差的公營市場。

分攤租金共用儀器慳錢

 該中心稱,近年才從公立醫院出來私家執業的醫生最受影響,原因是累積的「熟客」不多,以致生意更差,更發現近期不少私家醫生,計劃重組醫務所,找多一位或兩位醫生共同經營診所,以分攤租金、共用醫療儀器及互相轉介病人,節省成本。亦有私院醫生透露,目前私院床位空置率增多,「多到隨時都有床位給病人做手術。」浸會醫院早前亦曾預測,明年經營環境不樂觀,入住率將跌至5成。

 病人為慳荷包,寧願「逃亡」至公立醫院,輪候公營服務,令公立醫院爆上加爆,前線醫生聯盟主席羅智峰表示,這現象會在農曆新年後更顯著。可幸的是,許多計劃離開公院私人執業的醫生已擱置計劃,部分考獲專科資格的公立醫生,決定留在公院多1、2年,待經濟轉好才決定離開。

 他表示,雖然經濟環境轉差,但轉職到私家執業仍是有利可圖,以一名初級醫生為例,轉往私家市場較留在公立醫院可賺取多1倍工資,但需自己承擔經濟風險,「外面風大雨大,一旦離開了公立醫院,要回流便很困難,所以公立醫生都會考慮得很徹底才決定離開。」

診金未減價 生意自然差

 前醫學會會長蔡堅相信,專科醫生及收費較高的診所較受金融海嘯影響,至於基層、中層的私家醫生,暫時生意未見低迷。他估計,因政府在本月1日推出資助兒童注射流感疫苗計劃,為不少私家醫生爭回生意,暫時可抵禦海嘯衝擊。現任醫學會會長謝鴻興則表示,未見醫生診金減價,「但經濟下滑之後,都聽聞部分醫生的生意變差。」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要聞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