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11月26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內地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昔日猶太避風港 染就今朝小巴黎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11-26]
放大圖片

 ■原猶太人邊特兄弟所開辦的商行舊址。

本報駐黑龍江記者:王欣欣、白文波、楊同玉

 19世紀末,世界反猶浪潮迭起,遠在中國東北的哈爾濱,成為漂泊四海的猶太人躲避風浪的一個港灣。松花江畔這座新興城市,一度成為遠東地區最大的猶太人聚居中心,最多時曾達到2.5萬人。猶太人憑借聰明才智,成為哈爾濱早期金融業、工商業的奠基人,最早走向世界市場的開拓者和引進西方文化的使者,更把哈爾濱熏陶成遠近聞名的「東方小巴黎」。這種交融與情意,不僅印在每個哈爾濱猶太人及其後裔的心中,更融進了哈爾濱這座城市的精神裡。

 哈爾濱人有個享受生活的重要愛好——郊遊。春暖花開,風和日麗,全家人來到綠樹成蔭、江水環繞的郊外草地,鋪開一塊墊布,擺開啤酒,佐以紅腸等下酒之物,輕鬆享受生活。而這種習慣,早在100年前的哈爾濱就已盛行。哈爾濱猶太研究中心主任傅明靜說,「猶太人的聚居史給這座城市的每個角落、給哈爾濱人的舉手投足,都打上了深刻的『西洋』烙印」。想想看,身著製作精良、華美端莊服飾的猶太男女,優雅地走在街頭巷尾,怎能不讓當地人心動。現在,哈爾濱人以穿著洋氣、搭配前衛聞名全國,不能否認當年猶太人的引領之功。

吃穿住行西洋化

 傅明靜說,她小時候,家中前後都住著猶太鄰居,印象最深的是個叫菲瑪的猶太婦女。每逢年節,母親就會讓她給菲瑪送餃子,而菲瑪也會回贈親手烤製的香甜麵包。「小時侯,我特別喜歡他們做的麵包。」如今,哈爾濱人愛吃麵包的程度堪比「洋人」,街頭隨處可見歐式麵包店、西點店。

工貿商服國際化

 猶太人在哈爾濱居住的幾十年間,創辦了眾多工貿商服企業,為哈爾濱近代工業經濟的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猶太人卡甘經營的阿什河糖廠,是中國第一家甜菜製糖廠;創辦於1914年的華英油坊,使哈爾濱的食油業闖入歐美市場;哈爾濱還是中國最早引進西藥的城市之一,當時在整個東北從事西藥貿易的幾乎全是猶太人;1907年,哈爾濱猶太人比特克諾夫斯基首次將中國產大豆銷往歐洲,成為國際市場的「熱門貨」,直至今日,哈爾濱大豆仍然享譽海內外。據1926年的統計,哈爾濱的猶太商工企業當時達到489家。

 服務業方面,猶太人約瑟夫.卡斯普於1913年開設的一家集旅館與影劇院於一體的綜合企業——馬迭爾,歷經近百年歲月洗禮,依然聲名顯赫,賓客如潮;在哈爾濱眾多的西餐廳中,位列中國四大西餐廳之一的華梅西餐廳最為有名,它原名「馬爾斯」,是猶太人楚幾爾曼於1925年創建的。如今,來這裡享受一頓正宗的西餐,不僅是哈爾濱人生活的重要調劑,更是外地人來哈的必然行程;還有1904年,信奉猶太教的卡拉依姆人L.A老巴奪和A.A老巴奪創立了老巴奪煙草公司,並在1922年修建了現哈爾濱捲煙廠廠房,如今,哈爾濱捲煙廠依然蒸蒸日上。

文化生活底韻化

 「猶太人在哈爾濱留下了深深的猶太文化印記,大大促進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使哈爾濱成為中西合璧、異域交融的『東方小巴黎』。」如今的哈爾濱,有「音樂城」的美譽,黑龍江社科院研究員李述笑說,這也應為猶太人記一功。

 20世紀20年代起,一批猶太音樂家彙集於此,其中包括被譽為「神弓」的小提琴演奏家海菲茨和有「埃爾曼音」之雅號的埃爾曼、彼得堡音樂學院金質獎獲得者B.N.特拉赫騰伯格,和柏林交響樂團副首席赫爾穆特.斯特恩等大家名腕。他們或登台獻藝,或甘為園丁,整體提升了哈爾濱人的藝術修養。傅明靜的父親當年開了家牙科診所,而著名的小提琴家特拉赫金貝爾格經常來此就診,並鼓勵傅明靜的弟弟學習小提琴,每次等待就醫時就上一課,在此熏陶下,傅家人人都會些樂器。著名作曲家、《烏蘇里船歌》的作曲之一汪雲才先生也是猶太籍著名音樂教育家、小提琴家格.斯.特拉赫騰伯格的弟子,藝術風格深受其影響。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內地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