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11月26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人物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施子清言有物而行有恆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11-26]
放大圖片

文/攝:梁小島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施子清有兩本新書付梓,且都與書法有關。

 一本書法史論《書法經緯》,一本自選書法作品集《子清墨韻》。

 接下來,將有詩詞品讀、私人藏畫集等陸續完成出版。這是施子清在07年制定的「兩年計劃」。

 對家族生意,如今他已參與甚少,只得個兒子們的「投資顧問」之銜,因此每日可保證2個小時的學習時間。學什麼?繼續書法之愛好;看《文匯報》、《信報》、《東方》和《蘋果》報紙「老四樣」;唸經史,研究《易經》之道。讀書最重要。

 然而,當年大兒子完成中七要升大學,施子清沒讓他繼續深造,家族生意需要有人全心幫手。他自言:「上陣父子兵。」

 「做生意要親力親為,自己去打拚,學問和經驗,都靠積累。」他從來都不迷信「名牌大學」的神話。

 施子清每早8時起床,看報讀書寫字2個小時,便穿好西裝前往公司。「這是我的習慣,不來公司看看,就好像沒有事情做。」他在會客室對記者說。

 採訪當日,他的書檯上已擺出《書法經緯》,但《子清墨韻》的樣書仍未拿到。幾次三番電話催促,遇到運送拖延,讓他很是不快:「哪有這麼做人的呢?說好今天上午12點前送到,完全不守信用。」他對秘書說著說著,便轉成了福建話。記者聽不懂,但能感覺語氣嚴厲。為人處事之道,他特別在意。

 說起他的「兩年計劃」,除了書法的部分是他自90年代開始陸續創作的隨筆和書法作品的結集,有關出版個人藏畫集的想法,則是受到了范徐麗泰的啟發。

 「我在立法會上遇見她(范徐麗泰),她好幾次建議我搞個人收藏展,讓更多的人可以分享,這對我的啟發很大。我的收藏不算多,純粹是愛好,有能力就把好的東西留下來,也讓下一代接受文化熏陶。」

 會議室的一面牆,掛著一張巨幅的老虎圖,出自畫家馮大中之手,是施子清的心水收藏,據說拍賣行價高達幾百萬以上。

 「這是馮大中送給我的,我肯定不會賣,放在這裡,朋友一來便能欣賞到。」除此之外,他的收藏中還有吳冠中、傅抱石等人的作品。

泰斗的點滴之恩

 記者知道施子清迷讀經史,聊起來,他提的最多的還是在香港求學階段認識的學富五車的老先生們。對於將近半個世紀以前的細節,他記得清清楚楚。施子清於1958年進入聯合書院學習,時任校長為蔣法賢醫生,而中文系系主任是曾做過華僑大學校長的王淑陶老先生。

 「我為什麼對他(王淑陶)印象這麼深呢?那時他差不多有八十歲了,我離開學校之後,好幾次從尖沙咀碼頭坐船都碰見他,他有時在讀書,有時在唸詩,這是種什麼樣的學習精神!」

 還有金石學專家馮康侯。施子清當年上過馮先生的課,一度還想跟隨他學習篆書寫經文。「不過沒有學成,因為馮先生寫篆書的要求很嚴,只能用三個指頭,並且筆桿一定要正對鼻子,我那時已有二十歲,練不來。」但施子清後來重新燃起對書法學習的熱情,卻是受到了馮先生很大的影響。

 施子清還學過四年中醫,曾考慮過香港不是久留之地,萬一要返回家鄉,可以有一技之長為鄉民服務。教中醫的一位老先生,把《黃帝內經》、《傷寒論》倒背如流,他驚訝之外,亦被老師的學習精神所感動。

 「這當然與天份有關係,但我看到的主要還是他們的苦心。」

不可斷裂的傳統

 施子清很嚮往中國傳統教育裡「私塾」的模式,但是對自己的孩子,卻沒有效仿古法。他將自己的四個兒子全部送入國語小學,為普通話和中文的訓練打下了很好的基礎。因為生意需要,大兒子中學畢業便聽從父親安排,全職參與家族業務;其餘的孩子,即便是有去外國唸大學的,畢業之後也必須回來,不可多留。

 「去太久,他們對傳統觀念就會變淡。在美國,兒子和父親一起吃飯,都是要各自付錢的,但是我們中國不是這樣子的嘛!」所以,大到中國傳統節日、家族生意,小到老家的風俗,都是全家一起參加。

 對於所謂「名校崇拜」,施子清頗不以為然,「有句古話說,好竹也會出壞筍,其實只要學校的學風正、老師好就足夠了。在香港還是要做生意,誠信最重要。」

 施子清的太太燒得一手好菜,但凡到過他家裡作客的國內外朋友,無一不讚。她最拿手的菜是做鮑魚。「外面的名牌鮑魚酒家『阿一』鮑魚都沒有她做的好。」做鮑魚需要時間,還要掌握好火候。施太太做鮑魚要花三天時間,浸、泡、洗,每個步驟都怠慢不得。客人來了,嚐到的是一份盡心之作。

 「所以生活中得出的經驗最重要,學問也是這麼積累起來的。」

不愛武俠情迷 易經

 施子清勤學不輟,今年更報讀了中文大學校外課程班,延續自上世紀六十年代就開始的《易經》情結。一周兩晚的上課時間,他是班上年紀最長的學生,從不走堂。「我很聽老師的話,但我在堂上從不發言,其實心裡都清楚,只在一旁聽大家討論。」真正為興趣而來,自得其樂。

 經史書法是心中所好,卻不愛看武俠小說。「說起來真是抱歉,金庸是我尊敬的老友,但他的作品我看的很少,興趣不同。」卻尤喜歡《倚天屠龍記》中的一幅對聯:綺羅堆裡埋神劍,簫鼓聲中老客星。他還將之寫為書法,特別收錄在新書《子清墨韻》中。天地任逍遙的大氣,仍可以心領神會。

 施子清已是古稀之年,兩耳仍聞窗外事。作為4屆政協委員,他在今年全國政協會議上交提案,關於建設新農村,他關心的是如何讓年輕的人才參與農村建設。敢言依舊。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人物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