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11月29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財經熱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夏穎奇海歸廿年 全力服務海歸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11-29]
放大圖片

——為中關村留學人員創業建立平台 營造環境

 作為改革開放後第一批出國留學,也是第一批獲得國外大學博士學位的「海歸」,從駐美國大使館一等秘書到財政部世界銀行司處長,再到如今的北京中關村科技園區管委會副主任,夏穎奇經歷了生活的歷練,也完成了人生中數次職業轉換。如今,看著身邊一個個留學歸來的年輕後輩,都比他這個前輩富有和聲名遠揚,夏穎奇仍然堅守自己的選擇。他說:「人生有太多的可能性,只要能抓住其中一種,你就能擁有自己的人生。」

 「我最大的夢想就是看到中關村這塊沃土裡孕育出著名的企業家,培養出更多的跨國公司,研發出世界一流的技術和產品。實現這些目標,不僅需要熱情,而且還需要胸懷——成功不必在我,成功我在其中」,夏穎奇如是說。

獲得渥太華大學博士學位

 1968年赴北大荒插隊,任生產隊長。1972年進入北京工業學院學習,1975年畢業後留校工作。考取第一批公派留學教育部獎學金,1981年出國並於1987年獲得加拿大渥太華大學博士學位。畢業後即回國,同年被派往華盛頓任中國駐美國大使館一等秘書。1991年離任回國,先後在中國財政部世界銀行司和中國經濟技術投資擔保公司工作。2000年至今8年,擔任中關村科技園區管委會副主任,負責園區人才資源、留學人員回國創業和外事工作。

 廿年前的迫不及待回國,讓數不清的人問過他「為什麼」,而他的回答只有一句話,「我沒有找到任何不回國的理由」。當他把自己馬上就要回國的想法告訴導師的時候,導師很吃驚,雖然很捨不得這個優秀的中國學生,但夏穎奇的愛國之情還是贏得了導師的理解和尊敬。

 「我無條件的回國,無條件為留學生工作,是我最基本的知識分子的追求。」 夏穎奇坦言,海外留學和工作生涯,讓他深刻理解了只有祖國才是我們危難中賴以求生的最後一塊熱土,他發誓要用有生之年,竭盡全力為這塊熱土盡忠盡孝,且矢志不渝。

服務中關村留學生是追求

 夏穎奇是個愛讀書的人,他說,世界上最容易的事是讀書,沒人打擾,沒人要求,沒有複雜關係,只要不分心,掌握一定方法,只要專注就可以了。他笑言,對自己來說,世界上最難的事情有兩件,一個是當官,一個是發財。而自己當前的職位,在偌大的北京不算是個官。

 他說,人一輩子能自己做的決定很少,從出生開始就很少,對於自己來說,所有經歷的事情,包括理想、婚姻、工作,幾乎很少有自己決定的。他坦言,自己決定,而又影響自己一生走向的事情有兩件,其一,自己的愛人是自己選擇的。其二,無條件的回國。他在國外讀完了博士,但還差兩個月就畢業的時候,就選擇毫無條件地回國。回國之後的夏穎奇,依舊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情,時任中國外交部美加司司長的楊潔篪找他談話,讓他去外交部美加司工作,他欣然前往,可就在交個人檔案的前一天,偶然的機會朋友介紹他去中國財政部,他笑說,其實當時自己從來都沒想過會去財政部,但是最後就是在財政部工作了很久,「畢竟,人生有太多的可能性,只要能抓住其中一種,你就能擁有自己的人生。」

建六大體系助留學生創業

 2000年,中關村留學生事業剛剛開始,為數很少的幾個留學生企業散落在眾多高新技術企業中間,毫不起眼。如何使中關村留學生企業成為一個事業,如何營造一個留學生創業和就業更加容易的生態環境,夏穎奇開始籌劃政策綠色通道、全方位服務、創業孵化、大學資源共享、項目融資和推介、政府資金支持體系,以及人才就業求職體系。如今最後一個體系正在建設,六大體系的逐步完善則使中關村事業理性而激情地展開。

 2000年6月20日,中關村留學人員創業服務總部成立,中關村硅谷聯絡處也於一周後在美國掛牌。為營造高效的服務體系,夏穎奇著力在海外建立了五個海外聯絡處,為那些回國創業考察參觀的海歸人才提供服務;再是建立創業孵化體系,不僅僅是提供基本的物業服務,更重要的是法律諮詢、財務代管、人員培訓、招商引資等;第三大體系是大學和科學院資源共享體系,使留學生擁有強大的人才和科研的潛在資源;第四大體系是項目融資和項目推介體系,通過大型的項目交易會宣傳和推薦留學生的項目;第五是留學人員的職業發展體系,願意做高級白領的,園區幫助他們找到合適的位置;第六是政府的資金扶持體系,政府拿出一筆錢,為這些創業園做補貼,給留學生企業減免租金,為剛剛回國創業的留學人員企業提供無償資助。幫助他們獲得科技部的中小企業創新基金和科委、教委、人事局各種資金。

 他說,「海歸」是我們國家的一大筆財富,他們非常國際化。他們的企業創造的價值,他們帶回來的技術、觀念、資本、市場和國際渠道,都是不可估量的。我現在的想法就是,踏踏實實地為留學生服務,只要他們願意回國工作,我會盡最大努力幫助他們,給他們提供盡可能好的條件,為他們建立一個平台。

做好服務感召更多「海歸」

  他坦言,海歸回來需要一個寬鬆和諧的社會環境,還需要政府簡化各種手續,要讓他們在創業的時候感到回國是很愉快的事,文化回歸,家庭團聚,同時還有成功的機會。他認為,人都是活生生的,都會判斷,如果前面回來的人都受到很多挫折,那別的人就不回來了。正因為前面的人做得好,不斷激勵和感召後面的人回國創業。 ■本報北京新聞中心記者28日電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財經熱點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