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12月2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內地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洱海持續變清 經驗將推向全國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12-02]
放大圖片

 ■自2004年起,洱海連續5年實施半年休漁。圖為洱海開海節盛況。 攝影:王貴泉

本報駐雲南記者 原曉暉

 當水污染治理逐漸成為世界性難題時,雲南省第二大淡水湖—洱海的治理卻漸入佳境。記者從近日召開的滇西北生物多樣性保護聯席會議上獲悉,近年來洱海自淨能力持續向好,07年洱海水質總體保持三類,08年1-11月中更有9個月達到二類標準,洱海成為全國城市近郊保護得最好的湖泊之一。國家環保部部長周生賢日前表示,將把洱海保護與治理的經驗推向全國。

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洱海

 在大理,「我們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母親湖—洱海」的大幅標語隨處可見,大理人的環保意識之強可見一斑。但在洱海保護上,大理人也曾有過慘痛的教訓。上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經濟快速發展,人口不斷增加,各類污染物排放加劇,洱海水質嚴重下降。1996年和2003年,洱海兩次發生大面積藍藻暴發,水質一度下降到四類。

 從2003開始,當地政府痛定思痛,採取多種措施全方位保護洱海。包括關閉一批排污治理無望的企業,取消洱海湖區內所有的機動挖砂船、機動捕漁船和網箱養魚,實施洱海生態修復、環湖治污和截污、流域水土保持等六大工程。自2004年起,洱海連續5年實施半年休漁。經過幾年大規模治理,一度瀕臨絕境的洱海終於獲得重生。

 如今大理人對洱海保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大理州州委副書記、州長何金平表示,「洱海不僅僅代表了生態,也是一種文明,更代表著一個城市的競爭力。保護洱海,不僅保護了生態環境,更保護了大理發展的物質條件。因此保護洱海,實際上是保護了我們的發展、我們的文化。」

再投27億確保「洱源淨洱海清」

 在滇西北生物多樣性保護第一次聯席會議上,大理州政府表示,將「下最大的決心,花最大的功夫,盡最大的努力」推進洱海治理,在未來幾年內投入27億元資金對洱海進行全面的科學保護和污染綜合防治,確保洱海水質穩步好轉。

 大理州政府稱,「治湖先治污,治污先治源」是未來洱海治理工作的基本思路。工作重點包括在洱海上游的4個鄉鎮建設3400畝生態濕地;完成洱海周邊地區的污水處理和截污工程建設;在沿湖11個鄉鎮實行洱海灘地及水面保潔承包責任制;建立洱海保護管理漁政、水政、環保、公安等綜合執法巡邏機制,加大執法力度;倡導生態文明,讓流域內的群眾都積極參與到保護「母親湖」行動中來;對保護洱海犧牲了經濟利益的群眾進行補償等。

 國家環保部部長周生賢日前談到洱海治理時稱,對「洱源淨、洱海清、大理興」這幾個字特別欣賞,湖泊治理就是要「釜底抽薪」,把源頭治好了,湖水自然也就清了。「誰說經濟與環境不能協調發展?看看洱海,這就是落實科學發展觀,以保護環境優化經濟社會發展的生動教材。」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內地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