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12月4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財經熱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兩岸三通 港金融業可作平台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12-04]
放大圖片

——宜順勢變身 提供優良服務 發揮集資優勢

本報記者 林淑儀、邱婷

 兩岸「大三通」時代來臨,兩岸本月中於天津舉辦國共論壇,預料金融經貿議題將成為焦點,一旦兩岸金融合作破冰,極可能在某些領域獲得試驗區,如貨幣清算、證券開放等。香港對台的中介角色會否從此式微?分析認為,香港金融市場「國際化」優勢無大損,但應及時順應時勢「變身」,除了由過往兩岸「橋樑」角色變身為「應用平台」,讓兩岸借助本港平台拓展;本港金融業明了先機的重要,及早往台灣「霸位」,其中早已入台的匯豐也表明會繼續在台覓商機。香港若能提供優良的金融及專業服務,仍可「留客」及「招客」,金融中心地位仍無可代替,化險為夷。

 其實,兩岸三通時代的來臨,是商企意料之內的事,外貿及金融等領域早讓外資虎視眈眈,香港金融機構近年也積極往台灣「霸位」。早於今年3月底完成收購台灣中華商業銀行的匯豐銀行也對本報表示,會繼續於亞洲區內包括台灣尋找合適的投資機會。匯豐銀行亞太區主席鄭海泉表示,該行早前已加強於台灣的投資,並對結果相當滿意,會繼續於區內尋找投資機會。至於在金融海嘯之下,台灣金融板塊開放會否成為港銀新出路,則要視乎市場有否出現合適機會。

港金融優勢難以動搖

 投資前景未明,能否開新出路仍有待分曉,香港食老本能否保住地位?兆豐資本董事總經理康曉龍向本報表示,首輪「大三通」令本港以往極具優勢的客運及貨運受影響,但本港作為完全開放的國際金融中心,匯聚全球基金和投資等專業人才外,市場監管機制備受肯定,加上集資不受政府干預,上市手續審批效率高,近年已吸引很多內地及台灣的龍頭企業於本港集資上市,故相信本港獨有的金融優勢難以動搖。

拉動高增值服務發展

 「引進來」效益更大,尤其是本港集資市場地位更是無取替。他指出,雖然「大三通」可能令本港商業銀行方面有所損失,但逐漸增加的台商力量會幫助本港的資本市場獲取更好發展,並強調「利大於弊」。

 本港未來依然會擔當牽頭金融服務、集資平台的角色。「三通」後促進內地和台灣的內需股繼續在本港上市。另一方面,同時亦能拉動本港高增值的服務行業的發展,包括會計、律師、財經公關媒體等。

 正如特區政府所言,兩岸三通中長期將有助於鞏固本港作為亞洲區內的全球金融中心地位,憑香港擁有的競爭優勢,包括穩健金融體制、健全的法律制度、自由的資訊平台和專業的服務配套等,今後香港可在兩岸企業融資和提供高增值服務方面扮演關鍵角色。

貿發局駐台辦明開幕

 兩岸「大三通」啟動在即,對香港經濟是機遇也是挑戰。為加強推廣香港在兩岸經貿合作中扮演更積極角色,香港貿發局駐台灣辦事處將於12月5日(明日)開幕,馮渤將出任香港貿發局台灣分公司總經理,貿發局主席蘇澤光及台灣工商界人士將出席開幕酒會,該辦事處設於台北市信義區松仁路,除香港會派出代表常駐之外,還將於當地聘請員工。貿發局相信,長遠而言,隨著兩岸貿易和投資活動漸趨頻繁,香港所扮演的角色將是一個服務於兩岸企業的商貿平台,將為服務貿易帶來更多機會。

 對於香港企業應該以何種模式與台灣合作,貿發局發言人張志輝指出,台灣是香港的第四大貿易夥伴,也是一個重要市場,兩地應能以優勢互補,合作發展。據資料顯示,2007年兩地的雙邊貿易總額達331億美元;今年1至9月,雙邊貿易貿易額為243億美元。

四領域加強彼此合作

 他指,香港在金融、物流、基建和房地產、專業服務四個方面有明顯的優勢,可在這些方面與台灣企業合作。而台灣的科技產業起步較早,研發實力較強。香港作為國際商貿平台,可在科技商業化等方面與台灣企業合作。貿發局台灣辦事處亦將發揮一貫的功能,促進香港與當地貿易機構的交流協商。

 張志輝表示,貿發局自1988年以來,已委託當地顧問公司做推廣工作,現時成立的正式辦事處,未來會加強在台灣推廣香港的服務業,重點包括金融、物流、基建、房地產及專業服務,同時亦會促進港台兩地在科技應用及影視娛樂等方面的合作。

對貨物轉口影響輕微

 不少人都擔心「大三通」後,香港作為兩岸的貿易中轉站的角色會受影響。張志輝認為,由於兩岸直航後航班不須再繞道香港,經香港中轉的客運量或會受影響,但對貨物轉口方面影響輕微,因目前大部分經香港轉口外銷貨物主要來自珠三角城市,經香港進入內地貨物也是以華南為主要目的地。他強調,香港的金融及其他配套服務完善,貿易中介的功能可望得到維持。長遠而言,隨著兩岸貿易和投資活動漸趨頻繁,香港所扮演的角色將是一個服務於兩岸企業的商貿平台,將為服務貿易帶來更多機會。

貿易中介功能可維持

 張志輝續指,三通將刺激兩岸貿易及投資進一步升溫,例如過去兩岸經貿往來均以台灣資金為主導,而新政策放寬了台灣對大陸投資的資本限制之餘,亦允許大陸的資本和業務參與到台灣的建設和發展之中,可預見香港的貿易和專業服務行業亦可從中受惠。

台資股回巢 後年料見高峰

 台灣推出政策吸引台企回台掛牌,可惜在全球金融海嘯下,台商回台掛牌的腳步未見積極,在港上市的旺旺集團(0151)主席蔡衍明就私人股份擬發TDR作出表態,申請以預託證券(TDR)形式掛牌。台灣櫃檯買賣中心(OTC)及業界均預計,待市況平靜下來,明年可見到更多企業回台上市的初步成效,掛牌效應將在後年發酵。

市況影響上市意慾

 兆豐資本董事總經理康曉龍認為,由於環球市況不穩,影響上市意慾外,加上據觀察所得,台企回台掛牌大多為傾向有關當局的呼籲而致,以顯示姿態形式大於實際行動,且至今只有旺旺入紙申請,因此料至今年底不會再有台企上市。至於何時才能成事,則仍要視乎外圍的投資大氣候何時才能穩定。

 隨著「大三通」來臨,台灣交易所、證監會等機構正漸漸放寬限制,希望吸引更多台商回台上市。但康曉龍指,台灣稅法方面並未跟得上,政策調整亦較慢,所以台股回流趨勢暫不明顯。不過一旦台灣政策規範完善了,將可見高科技股回台上市,因台灣投資者較認同此類股票,市盈率(PE)亦較高,而此類企業在香港掛牌就會相應減少。

內需股多選港掛牌

 康曉龍續指,香港和台灣的資本市場各有不同定位,台灣的市場以高科技股為主,而香港市場則多為內需股。至今在本港上市的台企共52間,市值排名前五的企業中有四間為食品、製鞋類內需股。香港依然會是供應消費品給內地的台商上市的首選,因為PE較高,市道好時有30-40倍,以目前市況都有16倍,而台灣本地市場則不太關注此類股票。

 雖然有政策歡迎台企回台灣掛牌,例如批准在港上市的台企可同時在台發行台灣存託憑證(TDR),但他認為,現時響應的企業不多,目前僅有旺旺遞交申請並獲批,但因應市況,該等企業短期內未必會立即掛牌。他續指,或要等經濟環境穩定後,首批回流台股收穫理想成交量和市盈率,才能吸引更多的企業回流。而目前多數在港上市的台股回流掛牌的意慾並不高,因多數企業業務不符合該市場特性。

 康曉龍補充,台灣股市近來低迷,市值僅為本港股票市值的四分之一。他預料若明年市場氣氛正常,將會有10間台商在香港掛牌。

台金管會:冀四年兩百家

 台灣櫃檯買賣中心(OTC)總經理吳裕群早前表示,全球金融風暴讓台商回台掛牌的腳步放緩,但待市場平靜下來,預計明年可見到初步成效,掛牌效應將在後年發酵。金融大環境不佳,影響到部分有意回台掛牌的台商財務數字,今年將無法達到主管機關所訂定的八家上市目標,但一旦市場回穩,預料近期招商的努力將漸發酵。

 台灣金管會期望,在未來四年內吸引兩百家台商回台掛牌上市,目前上市櫃公司約1,260家,為達成此一目標,無論證交所或櫃買中心都被分配額度,證交所今年必須達成有九家企業回台發行存託憑證(TDR),或簽訂第一上市輔導契約的目標,櫃買中心則要有八家企業簽訂第一上市輔導契約。

「三通」下一站 焦點金融業

 對於「大三通」議題下一步將是金融業,兆豐資本董事總經理康曉龍表示,目前台資企業在大陸的商業貸款環境不理想,以往台商通過港資銀行借貸,要用本港或台灣的資產做抵押,不夠便利。冀於第二輪會談後可令內地的辦事處可升格為分行,台資投行能直接接收人民幣存款,為台商提供借貸服務,將很大程度方便台商在大陸融資。

 康曉龍表示,目前內地的券商可向外商開放投資,股權上限33%,但經營權則全歸外商所有。若台灣投行亦有同樣的權利,可以購買當地的券商,台資投行便可幫助台企在A股上市,進而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務。與港銀相比,台灣投行與台商有較長的合作關係,比較了解其資產狀況,故轉變無疑會對本港銀行產生競爭,可能令本港銀行會損失這部分客戶。

台灣概念股長線看漲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學系副教授麥萃才表示,於兩岸「大三通」後,本港並不會成為「獨輸」,甚至相較三地之下,本港是區內較易接觸機構投資者的地區,加上市盈率高,「平台」角色不會被輕易取代。他建議,港交所可以與台交所結為聯盟,令台企「做大」後可於本港上市,達致互惠互利雙贏局面。

料更多台企來港上市

 他續指,在港上市的台股佔整體新股上市數量並不多,加上交投量亦非外界預期般活躍,即使台股轉向內地A股上市,對本港影響並不大。反而內地於「大三通」後對外資上市仍有限制,令不少台企轉移至本港集資上市。另外,台灣企業受惠於大三通下,有望「越做越強」,吸引更多投資者入市。

 事實上,自金融海嘯爆發至今,美國政府傾力挽救經濟,為股市提供短線反彈支撐,但國際股市無長期回穩的支持措施,亞洲股市也持續反覆測底,台股也節節敗退,可是市場預期兩岸政策與關係逐漸開放趨緩,金融、資產、觀光、航空與內需等「台灣概念股」,於年內仍吸引不少投資注意。

陳江會相關股份炒上

 自陳江會後,兩岸「三通」即將啟動,兩岸三地「三通」概念股再次受到資本市場關注,即使「三通」概念股沒有波瀾壯闊表現,但「三通」的長期利好所帶來的機會,為企業創造的新利潤來源,投資界仍視之為不可忽視。

 11月3日陳雲林赴台之際,台灣加權平均指數出現上漲,香港市場「三通」概念股也紛紛出現上漲。4日,「三通」股香港市場被大炒,相關個股如富邦銀行(0636)、閩港控股(0181)和閩信集團(0222)等上漲,富邦香港大漲81%,收報2.80港元;閩港控股曾一度急升92%至0.365元,全日收報0.32港元,比上一交易日升68%;閩信集團曾升24%至1.55元,全日收報1.40港元,比上一交易日上漲12%。針對「三通」概念股炒作,凱基證券營運總裁鄺民彬表示,「三通」概念只是市場的短炒,但這概念大約能維持兩三天。

受惠不限於福建省

 據莫尼塔(北京)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研究顯示,從大陸投資經商和工作的台胞的到訪數量,可以大致看出與台灣地區的經濟聯繫程度;從這些台胞年到訪量分布來看,目前福建的到訪量已經低於廣東、江蘇和浙江三省。數據顯示未來「三通」惠及的不只是福建,還有大陸多個地區。

 同時,投資者不能忽視「三通」帶來長期利好。單從經濟角度來說,四項協議簽署,也直接有助於兩岸經濟整合,特別是對改善低迷狀態中的台灣經濟來說,更是大有助益。兩岸之間產業、金融等領域的深入合作,將大大拓展彼此提升經濟的空間。

台灣概念股

       12月3日收報(元) 1年變幅(%)

富邦銀行(0636)  1.890      -58.60

閩港控股(0181)  0.244      -72.67

廈門港務(3378)  0.720      -66.66

統一企業(0220)  1.720      -59.24*

閩信集團(0222)  1.550      -69.38

*統一在去年12月17日上市,變幅以較招股價計算。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財經熱點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