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12月4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內地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聲色光影 輝煌票房 見證時代變遷 難掩疲倦身姿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12-04]
放大圖片

 ■與30年前座無虛席的戲院相比,現今的戲院只有零星戲迷光顧。

——昔日備受國人追捧 如今淪為「文化快餐」

本報上海新聞中心記者 章蘿蘭

 在《色,戒》的尺度為大多數影迷所接受的年代,似乎很難想像30年前,《生活的顫音》中男女主角蜻蜓點水般地淺淺一吻能在整個中國大地上掀起軒然大波。在電影「文化快餐」的角色日益彰顯的今天,恐怕亦難理解,在那段娛樂生活極度匱乏的歲月,數以億計的普通影迷居然能夠大段大段地背誦電影台詞。而當同期上映的數十部影片正在為爭奪票房而絞盡腦汁、大玩噱頭之時,電影人則可能會忍不住緬懷30年前、平均每人每年看28場電影的光輝歲月。

 時至今日,看電影仍然是不少國人文化娛樂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不可否認的是,改革開放30年間,隨著茶餘飯後的娛樂方式日漸增多,看電影早已不是僅有的幾個選擇之一。而內地電影本身亦一層層蛻去了為特定歷史年代所賦予的耀眼光環,最後終於洗盡鉛華,回歸到電影的本色。所以,儘管目前國人每年人均觀影量不足一場,但這並不是因為其他,僅僅是因為,較30年前每人每年28場相比,人們多了其餘27種選擇。

娛樂匱乏年代 國人年看戲28場

 根據最新的統計數據,目前內地每年人均觀看的電影數為0.04部,即使是文化消費水平最高的北京,每人每年觀看電影的次數也僅是0.78次。而在1979年當年,每個國人平均觀影數量居然高達28次,這個數字,即便是以觀影人數眾多著稱的美國,亦望塵莫及。根據統計,當前美國人人均每年觀看電影也僅為5.5次。

 在其他文化娛樂活動極度匱乏的年代,看電影無疑是最受國人歡迎的娛樂方式。「那時候平均每星期都會和家人去看場電影,」今年50多歲的張先生回憶說,「遇上喜歡的電影,第二天就再進影院看一遍。」「因為沒有其他的娛樂生活,許多國人都如癡如醉、反反覆覆看同一部電影,以至於數以億計的普通影迷居然能夠大段大段地背誦電影台詞,甚至連整本台詞都能背下的影迷亦不在少數。」上海大學影視學院石川教授說。

82版《少林寺》 創億元票房神話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內地電影院每場電影的票價大約為1至2角,1982年內地上映的首部大片《少林寺》就是以1角一張的電影票價創下上億票房的神話。與此相比,即使是張藝謀創造幾億票房的《英雄》,它真正的觀影人數不過是《少林寺》的1/200甚至1/300而已。據悉,當時,居然有內地影迷連續觀看了18遍《少林寺》。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內地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