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12月8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內地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工程院士高從階 半生研究神奇膜 致力海水變甘泉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12-08]
放大圖片

 ■中國工程院院士高從階半生致力「膜技術」研究,為中國的海水淡化作出了卓越貢獻。

 ■文:本報駐山東記者 于永傑 圖:受訪者提供

 有人說我們居住的地球其實是一個充滿各種水的「水球」,但佔據了地球表面面積大半的淡水資源卻少之又少,幾個世紀以來,因為淡水而發生的戰爭、衝突越演越烈。「向大海要水」成為人類解決淡水危機、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解決的技術樊籬。中國工程院院士高從階以他傾心半生所從事研究的「膜技術」,為中國的海水淡化作出了卓越貢獻。

高從階出生在山東海邊的一個富裕中農家庭,高中時受一位化學老師的影響,他熱愛上化學專業。「當時這位老師把很多大學裡的化學課程都講給我們聽。假期裡,他還帶著我們勤工儉學,從藻類中提取一種膠質賣給化工廠。那時候起我就開始被化學的神奇魅力深深吸引了。」高中畢業時名列前茅的他懷著對化學事業的無限憧憬準備報考一所北京的大學深造,然而由於自己出身於富裕中農家庭,不符合當時高校招生「又紅又專」的原則,高從階失去了去北京上學的權力。但是成績優異的他還是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了山東海洋學院(現中國海洋大學)化學系,從此開始了他致力於海洋化工的事業之路。

大學遇嚴師 踏上學者路

 在山東海洋學院,高從階有幸遇到了化學系系主任閔學頤教授,他是中國膜技術研究的發起人之一。「我對閔老師最深的印象就是他治學嚴謹,對什麼事情都要求到苛刻的程度。最讓我感念他的是,他能把握海洋化學發展的新方向,並著力培養海洋化學的前沿性人才。」而中國的海水淡化研究,最早正是閔學頤教授帶領包括高從階在內的一批海洋化工研究者,從實驗室開始做起來的。

 1965年高從階從山東海洋學院畢業後進入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1967年,中國科技部門組織了全國海水淡化研究計劃,高從階在推薦下,參加了這次研究。當時,世界上第一張有實用價值的反滲透膜,已於60年代初誕生。而中國組織研究的目標,也是直接從海水中獲取淡水。為此,高從階一投入研究計劃,就和同事一起,參與了膜的研究與開發。他們研製的膜,是一種叫做「不對稱醋酸纖維素板式和管式反滲透膜」。結果,他在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朱秀昌教授和海軍某部石松專家的指導之下,通過兩年時間的艱辛努力,終於和大家一起順利地實現了研究計劃的預定目標,出色地完成了科研任務。

加國苦讀2載 創新法製膜 

 1970年春天,研究計劃的主力從青島移師杭州。高從階作為重要科研骨幹,第一批赴杭,並在技術專家石松的鼎力推薦下,成為課題負責人。此後,他率先在中國立題論證並負責開展了「CTA中空纖維反滲透膜和組器研究」,並與同事一起,克服資料少、原料短缺、設備供應緊張等困難,經過8年努力終於解決了一系列關鍵技術,為「透過一張膜,海水變淡水」的反滲透分離技術在中國的深入發展奠定基礎。

 他作為一名訪問學者到加拿大滑鐵盧大學進行為期兩年多的進修學習時,為了不辜負人民期望,努力掌握國際上膜技術的發展趨勢,他發憤圖強,刻苦學習,終於獨立完成了有關荷電膜研究的兩篇科研論文,在國際上首次採用離子交聯複合法和功能團等當量反應複合法,為中國荷電膜的性能測試和實際應用作出了貢獻。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內地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