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有商場早前辦「一元聖誕禮品包」活動,吸引市民搶購。
經濟冷風吹香港,市場盼望的消費券、減稅等振興政策遲遲未到,商場和餐飲業開始減價自救。繼有百貨公司以「海嘯價」打折促銷後,香港一批餐飲業主推出一蚊特價菜招攬生意。「割喉價」一推出就獲得市民追捧,但是低價促銷牌真能拯救經濟低迷的市場嗎?對因為憂慮收入減少而縮減開支的消費者來說,會因為大減價而打開荷包嗎?減價促銷又會帶來甚麼影響?這些都是值得深思的地方。 ■本報記者 唐湛嫣
金融危機之下,商家資金趨緊;而消費者則因為消費信心不足而勒緊褲頭不肯購物,令營商環境雪上加霜。不少商家便用「平價」、「抵」來吸引消費者購物,帶動銷量同時也可增加企業流動資金,在當前融資較困難的環境下不失為一個可行方法。
餐飲業推1元優惠餐
雖然百貨公司和餐飲界推出低價甚至蝕賣的商品,但當消費者被吸引進店,除特價商品外,也往往會再購買其他商品,商家就是借此爭取賺回成本,乃至盈利。
早前以海嘯價吸客的一田百貨董事總經理莊偉忠表示,今年優惠日較去年多吸引2成顧客入場,營業額也增加25%。而餐飲協會主席駱國安表示,業界希望通過推出1元優惠餐和市民共渡時艱,刺激市民的消費意慾,以重建市民對香港經濟及消費的信心。
小商家憂「旺丁不旺財」
減價促銷吸引市民入場消費,但是業界也有擔憂,認為此舉的最大結果是「旺丁不旺財」。雖然大減價抓住了消費者要「慳錢」的心理,一時間吸引了眾多人流,但是總體營業額和盈利並沒有突飛猛進,一旦優惠結束,市道又會打回原形。
從目前情況看,消費者搶購多集中於日常用品,亦為市民生活的必需品,可見促銷其實並沒有真正促成市民額外消費,消費信心難見恢復,更甚者,如果越來越多店舖加入減價大潮,即只等於整體價格下降,更難見對刺激消費的幫助。
此外,一些小型商家對於減價促銷亦持謹慎態度。因小店舖不似大商家實力雄厚,平日經營已要打平成本或者薄有利潤,往往無力推出大幅度折扣吸引顧客。而在當前低迷的市道下,沒有更優惠的價格簡直等於「等死」,跟風作蝕本促銷卻又無異於「找死」。可見大商家的減價促銷或容易引發「惡性競爭」,導致資金不充裕的小型商家先行倒閉。
折扣多 符合慳錢心態
「低至兩折」、「一蚊翅」這些廣告語令不少節縮開支應對財務危機的消費者心動不已,一田百貨減價促銷首日就吸引到14萬人次入場掃貨,折扣較多的生活用品和食物,更是搶購重點。
對於消費者來說,經濟不景荷包縮水,減價成功捕捉其「慳得一蚊是一蚊」心態。亦有學者表示,金融危機爆發後,消費者的荷包其實沒有馬上瘦身,只是缺乏消費信心;所以一旦出現「只限數天」,「數量有限」等減價廣告,便正中其要省錢的要害,燃起其購買減價商品熱情,還生怕買遲了便要花費更多而蝕底。
羊群消費 變相造垃圾
但是市民這種蜂擁搶購減價貨的行為,難免帶著羊群心理,覺得自己不買是吃虧;有市民在看到減價消息後立刻衝出家門加入搶購大軍,甚至沒有想過去買甚麼商品。在這種心理下,衝動消費便容易產生,只要價格便宜就下手,根本不考慮商品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曾有環保人士在商場大減價時,手持「理性消費」紙牌提醒市民不要讓低價沖昏頭腦,買回一大堆不需要的物品,變相製造「垃圾」。
長時間的輪候是驅使消費者不理性搶購的另一原因:當排隊久了付出大量時間,必須盡情購買令整體更為划算。不過事實上,即使消費者搶到了最「抵」的特價品,雖然價格便宜,但其因此消耗的精力及時間都遠遠超過平時正常的購物,是否得不償失也未可知。而除了衝動消費外,大減價商品往往限時限量,更可能直接使消費者在搶購時失去理智,互相口角爭執推撞,嚴重者還引發互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