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12月10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財經熱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金暴釀寒冬 海歸爭回巢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12-10]
放大圖片

——外國人紛留華避海嘯 留學生現最大回鄉潮

本報珠三角新聞中心記者:任田

 市道不好,公司裁員,不裁員的降薪。投行男每天提著空包勤奮上班,女白領為保職位而索性提前「造人」,生「金融海嘯寶寶」。以前安坐辦公室的投資顧問現在跑到馬路上拉客,新畢業的大學生則遇到改革開放以來最寒冷的冬天。就連海歸和外國人,也紛至沓來搶飯碗,女海歸在找不到工作的情況下,打出徵婚牌。但是未來雖不可知,卻也並非全無暖色。28歲的海歸Lei說:全世界的人都要為金融海嘯買單,有錢人多買,沒錢人少買,我也只是其中之一而已。

 年齡已然「奔30」的英國東英格利亞大學女生Carrie,記者注意她MSN上的顯示圖片,那是一隻熊貓呆坐著凝視遠處草叢的背影,她說現在彷徨的心情就好像這隻孤獨的大熊貓,不知道路在何方。

工作難找 留英女孩想徵婚

 「目前在英國尋找工作中」,Carrie娓娓道來,「本來打算畢業以後在這邊找些市場營銷方面的工作,最好是涉及中國專案的,積累一定經驗了再回國發展。工資大概按英國正常水平20K(2萬英鎊)一年。不過在選擇工作的時候,發現其實自己相對於本地畢業生沒有太大的競爭力,而有拓展中國計劃的公司比較少,且都是大公司競爭激烈。由於經濟衰退,有的公司把之前的方案都取消了,比如我同學本來已有公司錄用,不過畢業的時候突然被通知說取消了。

 這正是Carrie面對的殘酷就業現實,不久另一位同學也帶來了負面資訊:「他來英國前在國內某著名媒體做市場總監,回國近半年還處於待業狀態。原因是,大公司喜歡的職位進不去,而且很多大公司在裁員;小公司卻又自己看不上,何況總的來說待遇比預期的低,甚至低於出國前那份工作。他的經歷讓我對回國就業的信心更加降低,覺得和國內一般的人相比一張洋證書不能說明什麼,經驗和資源比較重要。」

 「出來讀書的人一般家裡都比較有錢,所以對婚姻看得比較淡。我想回國,找不到工作就結婚,因此麻煩你幫我在報紙上徵個婚,我很認真的,不然不會徵婚。」Carrie突然冒出一句。

海嘯迫人 乾脆徵婚

 自報家門為「身高166的英倫淑女」的Carrie很靦腆地向本報記者提出,能否幫她「徵個婚」?這實在是採訪中一段意外「溫柔插曲」。其實在今日中國,大學女生畢業前就開始物色婆家已不是什麼新鮮事,被稱作「畢婚女」,但喝了一肚子洋墨水的Carrie,為何也不能免俗?她的條件又是什麼?

 Carrie說:「歡迎各大才俊聯繫我呀!我80後,真人比照片胖一點,出生於南京,家在深圳,讀Media Economics專業,將來考慮在廣州深圳發展一下,哈哈,我是走藝術女青年路線,我在這邊都聽聖經的!我是很嚴肅認真的想徵婚的哦!」她坦承,和自己一樣留英的學生基本都會回國發展,對於女孩子來講,有良好的教育背景不僅幫助找工作,也有利於擇偶。雖然遠在英倫,面對家裡的輿論攻勢也不得不舉手投降。不是沒有想過找個英國人留在那邊,但英國年輕人也和國內的情況一樣,年輕的都愛玩,喜歡和文化相近的朋友交往,年紀大點的情感穩定,不如回國來找。再說,獲得一個英國身份要10年,而英國人都跑到中國來搶飯吃啦。

 海嘯迫人,遠在異邦的Carrie,無疑更感受到它的冷漠陰寒,產生了「不如歸去」的想法。

海歸多 簽證官簽到手軟

惴惴不安 越來越多的海歸們期待回到祖國,中國駐紐約總領事館教育參贊岑建君表示,他最近僅簽署海歸回國文件就簽到手發軟,一天8個小時一直簽。這是他自從1990年代就駐美以來,都前所未見的海歸返鄉大潮。而且,這批海歸跟金融風暴有著如此密切的關係,甚至有了個專屬名詞稱作「金暴海歸」。

08年留學生回流超5萬

 被「金暴海歸」師弟師妹們羡慕的師姐Wendy早進了一家外企,但她在「金暴」中的日子也不太樂觀,本來某日中午想在公司附近找家好一點的髮廊打理劉海,於是MSN向一位同事諮詢,同事勸她不要去,因為剛換了新老闆,脾性還沒摸準,「唉,現在金融危機啊!難啊!以前……哼,說走就走……」Wendy抱怨道。

 Wendy告訴記者,現在是「風頭火勢」,就在剛剛過去的上周,原來的老闆突然被刷下去,公司高層毫無徵兆地宣佈,Wendy所在的整個部門被另一個部門接管了。「現在人員重合得很厲害,我們都擔心被裁員啊!」因此,雖然是修剪劉海這樣的小事,也變成稍有不慎就會成為丟掉飯碗的導火索。

 Wendy需要小心面對的不僅是公司老闆的瞬間喜怒,來自美國的大批海歸學弟學妹回國圓夢也給她造成了巨大壓力。據統計,金融風暴加劇了海歸回流數位,中國教育部預期2008年留學海歸人員超過5萬,比2004年暴增一倍。從1978年中國開放留學以來至2007年,總人數才近32萬,而光今年一年,海歸人數就超過30年來的六分一強。

有HR在網路上留言說,「在這危機時刻,很多企業都在裁員,也有公司忙著招聘。看來危機也會給很多人帶來機會!」

回流早一避海嘯鋒芒

慶幸早歸 Lei在QQ空間裡以簡練的筆法寫了篇《我的十年感言》:

回憶1998年:初戀

回憶1999年:考取MCSE(微軟認證系統工程師)

回憶2001年:GRE考了2220

回憶2002年:去了法國

回憶2003年:法國生活

回憶2004年:了解了自己

回憶2005年:回國工作,成為集團最年輕的協理

回憶2007年:加盟XX網路公司

回憶2008年:來了越南,為公司開拓越南市場

 Lei告訴我,她的越南晚餐花了6萬盾(約合4美金),包括一塊扒,一條腸(約2手指粗,一手指長),一隻太陽蛋,一點薯條,一個麵包,幾片番茄,一杯「嘎啡屎兒大」(越南人稱呼冰咖啡+奶的口音)。最近比較開心的晚飯是和國內公司來的同事一起吃海鮮大排檔,9個人吃了120美金——「只要每天吃的香噴噴,其他又有啥?……反正都是在工作,有錢沒錢差不多。」在全球金融海嘯席捲,裁員過冬哀鴻遍野的大背景下,Lei的回答令人略感安慰。

 畢業於法國雷恩商學院的Lei和Richard Ma承認自己遇到了就業好時光,因為「現在公司在招人(相同崗位)恐怕會更嚴格」。Lei2005年回國,現在是國內一家著名網站的項目負責人,派駐越南開拓市場,每月領取不菲的人民幣工資和美金補貼,已經完成二次置業;而Richard也於同年回國並在北京一家外企找到好工作,做Business Development Manager,「年薪三四十萬,做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很慶幸我們這裡沒有受到衝擊」,有車有樓,未婚無負,「周末去超市或酒吧或買衣服……對前途很有信心。」

同門兄弟差距大

 同門師弟L.R Wen就沒有他倆好彩,他給自己每餐的花費定額「2歐羅多一點」,可以想像這位還差半年畢業回國的胖胖的碩士生,在雷恩小城裡過著怎樣清苦的生活——「衣服不需要買,酒吧不喜歡,只有適應環境……沒實力的話即使幸運也不會長久,環境差我們也沒辦法。」

 相比同齡人,Lei和Richard Ma確因為「回來得早」,一避海嘯鋒芒。

外國「龜」「放低身價來中國」

審時度勢 據《德國之聲》披露,隨著中國經濟的日益發展,越來越多的德國人選擇了到中國工作,金融危機使他們短暫地相信:中國是一片沃土。據統計,比德國人更主流常住中國的是韓國人,除留學生外,韓商及其家屬佔據了很大比例,此外其他外國人在中國的數量也逐年攀升。一位涉外公司人事主管告訴記者,你可以用股票「抄底」的心態趁此機會「抄到」素質不錯的「外國龜」,他們是如此看好穩定發展的中國的經濟形勢,許多中國公司人事部門的主管從未有過地高高在上,挑剔地感慨:「鬼子們」的條件真的開得不高。

衝擊小 中國成優選

 一些學者預測,這次危機過去以後,中國政府對外來求職人口的監管將更緊。因為他們相信,這次金融危機是世界力量重心繼續從西方向東方轉移過程中的一個重要事件,一來中國的內需市場不斷擴大,二來中國的企業將完成轉型,三來人民幣比任何時候更加堅挺。這些都令單純的外國求職者們心嚮往之。「外國人貌似對中國有美好的憧憬,覺得中國由於制度問題不會受那種程度衝擊,不像英國金融業在國際的地位。而且英國現在大量的本地人都試圖移民到歐洲其他國家。我想中國也是他們心目中不錯的選擇。」一位華裔英國留學生對外國人如此「放低身價來中國」這樣理解。

 事實上,中國政府自2004年起開始對長期在華居住的外國人發放「綠卡」,但綠卡的門檻很高,只發給對中國有特殊貢獻的人。因此大多數在危機中前往中國尋找「避風港」的外國留學生們,最終還是會回到自己的祖國。但無疑,中國會是他們人生中的重要一站。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財經熱點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