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麗江市人大副巡視員 李群育
李群育長期從事《麗江日報》的採編工作,對麗江發展的每一步都了然於心。他說,回望麗江改革開放30年,麗江經歷了前無古人的大建設、大發展,也經歷了一場百年不遇大地震的洗禮。30年碩果纍纍,變化巨大。其中最深刻、最深遠的歷史性變化,莫過於是重塑和昇華了以自強、奉獻、和合、感恩為核心的「麗江精神」。
麗江傳統民族精神中有兩點特別重要:一是自強精神。納西族有這樣的古訓:「喜於志氣於」(意為:人生要活得有志氣、活得有志氣才有人生)。二是和合精神。「和合」是納西語中最常用的一個詞彙,其詞義為「友好、和好、和順、和睦、同心、寬容」之意。這種自強與和合精神,在麗江各民族的創世傳說中就多有體現,堪稱「創世精神」。自秦漢以來,麗江各民族憑著這一精神,在同地震、洪水、冰雪等自然災害的抗爭中不斷發展壯大,始終如一地堅守和開發著腳下這方水土,保持著各民族的個性特徵,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自強是麗江精神的本質,奉獻是麗江精神的本色,和合是麗江精神的主題,感恩是麗江精神的特質。
馮牧眼前一幅畫
著名作家、中國作協副主席馮牧,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來麗江時對當地幹部說:「我1962年到麗江來,有一天,我走在四方街上,看到兩個納西族婦女,背著兩捆木柴,大概是來賣,那柴捆像小山似的,婦女的腰彎得像弓一樣,汗水不斷往下滴,雖步履沉重卻還穩健。我想,納西婦女真是太苦了,正想去幫幫。忽然我眼前一亮,一個意外的發現使我驚異不已:在那山一樣的柴捆上,分別插著一把五顏六色、色彩艷麗的山花。我頓時被深深地打動了,我不得不感慨:這是世界上最美的花,也是一幅最美的畫。多年了,這幅畫時常會浮現於我腦際,通過它,我看到了納西人民勤勞、智慧、熱愛生活及樂觀、奮發向上的精神。我想,這不正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精神寫照嗎?!這種精神對我後半生的激勵是無可估量的,在最艱苦的時候,我就想到了這兩個納西婦女,想到她們背上的柴捆及上面傲放的花朵。於是,我就豪氣頓生,信心百倍了。只要這種精神一直存在下去,納西人一定能迎來一個輝煌的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