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12月15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內地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福 貢 三十年成就斐然 教育成最大亮點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12-15]
放大圖片

 ■成功「普九」對福貢這個地處偏遠山區、少數民族佔人口多數的貧困縣來說,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 攝影:原曉暉

 2008年10月,福貢縣的「兩基」攻堅工作通過雲南省政府的驗收,這意味著該縣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及掃除青壯年文盲的目標基本達成。對這個地處偏遠山區、少數民族佔人口多數的貧困縣來說,這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福貢縣縣委書記和麗川說:「教育水平的進步,是福貢縣改革開放三十年來取得的最大成就之一,也是福貢各族人民充分享受改革開放、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成果的具體表現。教育進步是一筆無形的財富、無形的資產,對福貢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將長久而深遠。」  ■本報記者 周亞明、錢林桃、原曉暉

建國初99%人口是文盲

位於怒江大峽谷腹地的福貢縣,是一個集邊疆、少數民族、宗教、貧困、山區為一體的地方。由於歷史、地理等方面的原因,福貢縣的教育起步較晚,至解放前僅有兩所小學,全縣99%以上人口是文盲。新中國成立後,新的教育制度開始在福貢實施,少數民族女孩子從未入過學的歷史被打破,但因起點低、財力弱,與國內大多數地方相比,福貢縣的教育發展仍顯滯後。

 「五十年代福貢沒有大學生,六十年代才開始有,1977年恢復高考後,福貢連續幾年都處於空白。」和麗川介紹說。

 改革開放後,特別是近十幾年來,福貢縣的教育事業獲得長足發展,連連取得階段性成果。

 2000年,福貢縣基本普及六年義務教育;2004年,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2008年,全縣小學入學率達到98%以上,初中入學率達到95%以上,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目標提前一年完成。

投資教育不遺餘力

 「十七大報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基礎。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人民群眾重視教育的程度日益提高,接受教育的的願望日益強烈,教育必須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在2008年初召開的「普九」動員大會上,和麗川曾動情地說。

 福貢是國家級貧困縣,2007年地方財政收入僅1,470萬元,財政自給率僅為6%。儘管財力嚴重不足,但在投資教育方面,福貢縣卻從來不遺餘力。

 從1996年起,福貢縣累計投入3,600多萬元,改擴建校舍4萬多平方米。為改善辦學條件,提高辦學質量,2008年,福貢縣又投入3,400萬元添置課桌凳、床架、教學儀器等設備,改造新建中小學學生宿舍、食堂和綠化美化校園等。

 為了讓學生進得來、留得住、學得好,從2006年起,福貢縣財政每年投入200萬元用於補助學生生活費。其中小學生每人每月補助80元,初中生每人每月補助90元,超過了國家規定的補助標準。

 「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教育是關係到福貢未來發展的大事,花再大的力氣都是值得的。」和麗川說。

勤工儉學富有特色

 政府的財力畢竟有限,僅僅依靠政府的力量顯然不能解決教育的所有問題。為了緩解辦學壓力,改善教學環境,福貢縣近年來不斷探索,創造了一些富有特色的辦學方法。除了吸引社會力量投資辦學之外,最有特點的要算中小學校的勤工儉學。

 在石月亮鄉九年一貫制學校,老師和學生們在校長的帶領下,利用課餘時間種菜、養豬、養魚,每年可以自產蔬菜7.5萬公斤,出欄肥豬160頭,不僅大大改善了學生的生活,增強了學生的體質,還培養了學生的勞動觀念,提高了學校的教學質量。

 「現在學生在學校吃得比在家裡還好,而且上學還免費,所以家長都願意送孩子到學校讀書,學生也輕易不會輟學,這對普及和鞏固九年義務教育很有幫助。」當地一位基層政府官員說。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內地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