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12月19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財經熱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上海爭做金融中心 2年增12萬從業員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12-19]
放大圖片

——趁海嘯赴華爾街揀卒 加強本土高端人才培養

本報上海新聞中心記者 畢方方

 全球金融海嘯令不少金融人才成為失業大軍,為亟需金融人才的內地造就了良機,上海、北京和天津等城市近日不約而同地到華爾街尋覓人才。誓要躋身全球金融中心的上海更不甘人後,金融機構聚集的浦東新區近期不斷出台新政,最引人注意的是新區政府拿出1億元,給予高端金融人才不同比例的稅收補貼,同時還興建金融家公寓、雙語幼兒園等,力圖在2010年將金融從業人員由現時的10萬擴充到22萬人。

 被全球金融海嘯擠出職場的金融人才,不僅為上海提供了抄底良機,也給上海帶來新的啟示:少數金融界的頂尖人才和領軍人物靠引進是可以的,但大批緊缺的高端人才急需自己培養。

 根據倫敦市政廳2008年3月公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上海僅排在第31位。在影響金融中心發展最重要的14項競爭力因素中,「具備優秀人才以及靈活的人才市場」被認為是最為重要的因素,在各大國際金融中心城市中,倫敦和紐約金融從業人員佔就業人員的比例均為11.5%以上,而上海目前的比例只有2.2%,達到國際水準的金融人才不足1萬人。

內地金融人才不足

 雖然上海的金融從業人員每年以超過20%的速度在增加,但上海金融人才的窘迫,不僅體現在巨大缺口上,還包括人才的結構性矛盾,反映在一般性人才的過剩與高級專門人才的緊缺。上海有不少名牌高校,開設的金融科專業數量至今已經達到20多個,幾乎所有的本科院校都開設了金融專業,但由於歷史沿革和體制機制方面的原因,國內高校金融人才培養質量和國際頂級商學院金融人才培養質量存在較大差距,現有的培養體系難以滿足人才需求。能夠勝任投資銀行、金融衍生品、資金交易、公司理財和個人理財等各項業務的高級金融專業技術人才相對比較缺乏,成為制約業務發展的瓶頸。而且,金融從業人員的基本素質不僅需要有紮實的理論功底,熟悉金融業務,同時,還要具備戰略眼光和較強的應變能力,掌握現代金融知識,市場開拓能力強,通曉國際市場規則和國際慣例。而實際情況表明,差距仍然較大。

冀六年培養500碩士

 為推動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建成,日前上海市政府出資5億元,依托上海交大,組建上海高級金融學院(SAIF)。交大金融學院將會建設一批高標準的金融實驗室,使學生在模擬的金融市場環境和交易過程中,感受瞬息萬變的世界經濟環境。金融實驗室的屏幕上將會實時滾動報道倫敦、紐約、法蘭克福等世界各大經濟城市當天的證券、期貨、黃金交易情況。

 首批56名金融MBA已經入學,明年還將招收金融MBA班和一個金融碩士班。金融學院期望培養規模爭取在六年後達到每年500名碩士(其中包括200名EMBA),培養包括金融碩士、金融MBA、金融EMBA和金融博士等各類人才,在質量上達到國際一流商學院水平。

配套不足 人才難留

 備受關注的上海金融招聘團於本月5日出發展開海外「人才抄底」之旅。不過,相對於此次招聘能招來賢才幾何,外界更關心招來的高端人才是否能「留得住」。因為此前上海外籍高端金融人才在滬的生活環境飽受詬病:個稅高、房價貴、就醫不便、子女上學難等等問題困擾習慣於優裕生活的金融驕子,還有金融人士向本報記者反映,內地地產界的「限外令」不夠人性化,阻礙了外籍人士在滬為家人另外置業,讓其難以享受家人團聚的天倫之樂。如此不盡人意的軟環境之下,上海要達到「10%以上的人口從事金融產業」的國際性金融中心標準的確堪憂。

 恆生銀行(中國)公司副行政總裁楊榮燊,同時也是香港商會(上海)會長,在談及外籍金融人才來上海工作通常會遇到的問題時,楊榮燊表示,內地個稅稅率較高,有些在上海工作的人目前還要定期飛回香港,以便滿足居留天數的要求,在香港繳稅外,他認為還有三個主要問題:「子女教育、醫療和諸如房子等其他生活細節方面的需求。」

子女入學醫療遇障礙

 楊榮燊說,在周圍不少朋友中,都遇到子女上學的問題。例如來上海工作的金融業者帶子女同來,需要就讀在上海設立的國際學校,由於國際學校數量少,招收有限,要想就讀名額很緊張;如果要讀本地的學校,根據上海的有關規定,子女只能在經審核的有接收外籍學生就讀資格的幾所學校中選擇,有時甚至還要借助本地的朋友幫忙「疏通關係」才得以入學,更別提「就近入學」的基本願望。此外,與香港等地相比,外籍人士在上海各醫院就診時較難享受到高質量的人性化服務,門診醫生和住院部護士的外語口語能力普遍較差,外籍人士與其溝通語言障礙很大。若找有「海歸」醫生的私人診所就醫,醫療費用增加許多。因此在外籍人士患有比較嚴重的疾病時,往往選擇回國或去香港、新加坡等地就醫。

一刀切限外令購房難

 楊榮燊表示,內地對外籍人士購房有較嚴格的規定,如果港澳人士想再買套房子把父母接來同住就有困難。他希望:「限外政策不要『一刀切』,應考慮到外籍人士的實際需求有所放開。」

 另外,由於目前上海引進外籍家政服務人員的正門還未開啟,有的港澳人士比較慣用的菲傭不得已通過商務簽證、留學簽證、工作簽證等進入上海,沒有「合法」的身份,含有相當的法律風險。

京津滬爭聘 海外金融人才

 在上海加緊招攬、吸引金融人才的同時,其他幾個以建設金融中心為目標的城市如北京、天津等地,亦未放慢競爭的腳步。在美國多個城市,來自中國各地的招聘會正輪番上演。

獵頭公司赴美選兵

 繼上海之後,北京的多家金融機構也啟動了「華爾街獵取金融專才」計劃。上月26日,內地某獵頭公司花費數萬美元將一個招攬華爾街精英的招聘廣告刊登在《華爾街日報》美國版上,該廣告說:「你是否在尋找海外工作的機會,那麼歡迎你們來中國開啟新的職業生涯!」一周時間,已經收到五六十封來自海外的應聘簡歷。明年1月中旬,該獵頭公司還計劃和國內企業客戶一起專程赴美,為企業和應聘者提供一對一、面對面的溝通機會。

 在美國舉辦的中國城市攬才會可謂「你方唱罷我登場」。由江蘇省南京市政府主辦的「南京吸引海外高層次留學人員宣講懇談會」近日分別在美國舊金山等市舉行,金融專業人士是這次招聘的重點。代表團帶來南京市新近的40多個合作專案和40個崗位的需求。凡在美國留學,取得碩士以上學歷、有8年以上專業實際工作經歷、並在金融專業領域取得較好業績的高層次留學人員,有在美國大型銀行、投資集團、保險業、證券業企業、政府金融管理機構背景的人員為最佳招聘對象。此外,杭州、深圳也表示「將把金融危機視為招聘高級人才的機會」,紛紛加入到物色人才的行列。

津濱海區推優惠政策

 天津濱海新區方面為加大對高層次金融人才的吸引力,不久前還出台了《鼓勵支持發展現代服務業的指導意見》,對金融人才參加培訓、購置住房制定了有關支持性政策。對新遷入新區的金融機構總部和在新區設立的金融服務機構按照投資規模給予100萬至500萬元的資金補助,對金融企業辦公用房、營業稅等方面給予政策優惠。各功能區也出台了引進高層次金融人才的政策,如開發區對用人單位引進高層次金融人才給予人才引進專項資助,對引進的高層次金融人才優先解決人才公寓或給予安家費資助,對其子女教育與戶籍問題實行優惠政策,對國際化金融人才培養、業務技術交流、職業資格證書鑒定等進行資助。受金融危機的影響,今年的「海歸」人數將保持高位。據教育部統計,今年留學「海歸」人數預計將超過5萬人。

優化軟環境 浦東億元補貼稅收

 雖然外籍金融人才可能遇到的生活細節問題還有待改善,不過上海有關方面已經開始著手解決外籍金融人士呼聲最強烈的稅收問題。

 浦東新區近期出台《浦東新區集聚金融人才實施辦法》,根據金融機構的貢獻情況,設立相應的金融人才發展專項資金,主要用於對新引進金融機構的高管人員,給予每人住房或租房補貼20萬元;對金融機構高管人員,給予其當年在新區金融機構個人所得收入40%的補貼;對金融機構的其他管理人員和專業人員,給予其當年在新區金融機構個人所得收入20%的補貼;對金融機構高管人員就醫提供VIP服務;為高管人員每年提供一次健康體檢。

獲政府40%稅款補償

 浦東新區金融辦相關人士對本報表示,目前區內有50家金融機構向金融辦提出了申請,符合補貼標準的約有2,000人,為此政府補貼資金約在1億元左右。根據目前內地的個人所得稅徵收標準,最高徵收比例為45%,和國際上相比差距較大。根據有關報道,歐美等國家為40%,而香港、新加坡等地則僅為15%。同樣是賺200萬,在上海最高需繳納70萬元,而在香港則只繳30萬元。按照新的《辦法》,70萬元稅款中符合條件的將有40%得到政府補償。

籌建金融人才公寓

 此外,旨在為22歲到30歲金融白領提供「住房解決方案」的一萬套金融人才公寓項目也正在抓緊建設中,預計首批公寓將於明年底投放市場。陸家嘴金融人才公寓分為銀行家公寓、金融公寓和青年人才公寓等三種類型,以盡量滿足不同層次金融人才的居住需求。浦東還在加緊創建一流的雙語幼兒園等教育場所。

 按照此前報道,國際性金融中心必須要有10%以上的人口從事金融產業,上海目前金融機構就業人口約有17萬,僅佔上海人口總量的1%。為了縮小與國際金融中心之間的差距,浦東的目標是計劃利用一系列的舉措吸引人才,從而將2010年金融從業人員擴充到22萬人。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財經熱點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