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12月19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內地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塞外江南新天府 民俗醉人喀贊其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12-19]
放大圖片

 ■伊犁河大橋

 伊寧市1952年經國務院批准正式建市,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的首府和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全市總面積675.5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區面積35.6平方公里。現轄1個國家級邊境經濟合作區、8鄉1鎮1場、8個街道辦事處,總人口45萬人,其中城市人口28萬人,由維吾爾、漢、哈薩克、回、蒙古、錫伯、烏茲別克、俄羅斯等35個民族組成。

 伊寧市古稱寧遠,始建於1762年,為清代伊犁九城之一。位於伊寧市東有建於18世紀初的金頂寺遺址。該寺原為著名的喇嘛廟,極盛時供奉喇嘛6000餘眾,因層頂飾有黃金,金碧輝煌,故名金頂寺,1775年毀於戰火。河北承德外八廟之一的安遠寺,就是仿金頂寺修建的,故俗稱「伊犁廟」。在金頂寺遺址西側的新華東路上有古樸莊重的中國古典式伊斯蘭建築—伊寧回族大寺。伊寧市可謂歷史文化悠久,歷史文化氣息濃厚。在新疆範圍內,以伊寧市為中心的河谷地區,各種文化相互融合,在伊犁這片土地上產生了對中外有一定影響的文化產品和藝術成果。多元文化的交融使伊寧市的建築文化在全疆全國都很有名。伊寧市百年來的近現代建築奠定了豐厚的建築文化。伊寧市建築文化是西域建築文化的內涵。在建築上表現為新疆西北少數民族西域文化與俄羅斯中亞文化在建築文化上的交融。

 城市綠化率接近40%,城市建城史200多年,數不清的百年民居星點街巷,新天府,塞外江南……在中國城市裡如此多的榮譽聚集一個城市可能不會太多。幸運的是伊犁河谷的中心城市伊寧市擁有這所有的榮譽。

 作為全國優秀旅遊城市,伊寧市旅遊資源獨具特色,「花城尋幽」、「老巷情深」、「古城觀史」號稱「伊寧市旅遊三絕」。這些旅遊符號在伊寧市政府投資近億元改造的南市區都可以感受到。南市區是伊寧市的舊城區,面積12.4平方公里,總人口近9萬人,佔市區總人口的30%,其中少數民族接近80%。

 格瓦奇是怎樣釀造的?伊犁卡布其諾咖啡是如何磨煮的?薰衣草精油是怎樣蒸餾出來的?……走進伊寧市喀贊其民俗旅遊區會發現,除了居民區內皮藝、鐵藝、骨雕等傳統手工藝展示外,這個被譽為北疆維吾爾族民俗風情原生態畫卷的地方將聚集更多的伊犁符號。

 喀贊其民俗旅遊區位於伊寧市之南,亦稱伊寧市南市區。「喀贊」是維吾爾語「鍋」的意思,「其」是從業者。所以「喀贊其」是指以鑄鍋售鍋為業的人。歷史上這裡曾是伊犁民族手工藝品製作銷售中心。旅遊區內民居與環境始終保持著較為完整的百年傳統風貌與格局,中西亞特色和伊寧市本地「塔蘭奇」傳統文化完美結合,使喀贊其具有很高的民族藝術欣賞和民俗文化研究價值,是人們公認的伊犁河谷多元民族文化的集中體現地、伊犁歷史文化變革的縮影。對於伊寧市喀贊其居民區的風格定位,國內外社會民俗學界、地理學界和旅遊界都公認為是「新疆北部維吾爾族原生態民俗保留最完善的居民區」。為了更好地保護和挖掘這裡的歷史文化, 2006年,國家建設部有關專家來到伊寧市,在廣泛調研和聽取群眾意見的基礎上,確定了規劃總體思路並著手編制規劃。2006年,伊寧市投入1400萬元對南市區0.5平方公里進行了保護性改造的試點。2007年伊寧市老城區保護性改造工程全面實施,當年硬化道路52公里,敷設供水管網36公里,排水管網37公里,安裝路燈1500盞,種植樹木6500棵,整個南市區保護性改造工程累計投入近億元。該工程不僅使南市區的居民切實享受了改革開放的成果,保護了南市區極具特色的街巷格局和富有濃郁西域特色的各民族庭院式民居。也為六星街等其他老城區改造提供了借鑒,更為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推動城市建設的整體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這裡,乘一輛裝飾精美的哈迪克,馬蹄兒敲打在潔淨寬敞的馬路上,細心的觀看這裡的維吾爾大院、塔蘭奇民居、俄羅斯建築、塔吉克閣樓……你會發現在老城區改造中所有的老建築都保留住了原始的各民族傳統風格。伊寧市準備用3至4年時間打造喀贊其民俗旅遊區,使其達到4A級景區的目標,用5至6年時間成為5A景區的目標。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內地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