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農自然護理署的植物標本室,原址設於前稱「兵頭花園」的動植物公園,現已遷至長沙灣政府合署,處理標本的技術亦由以往以柴爐烤烘「除潮滅蟲」,改以零下30℃冷凍處理。漁護署植物護理主任葉國樑表示,昔日標本室起著文化交流作用,曾送出約500件中國植物所製的物品,包括竹製品和藤製品,往倫敦帝國學院。
「除潮滅蟲」 烤烘改冷凍
原隸屬於植物及林務部的植物標本室成立於1878年,現已踏入130周年,初時共有2,000個植物標本,館藏曾於二次大戰期間遷往馬來檳城,大戰結束後先後運回當時港督府、廣東道政府合署,以至目前的長沙灣政府合署,藏品已增至逾4萬件。
現址長沙灣 藏品4萬件
葉國樑稱,當年香港花園部監督福特推動標本室,在港先後發現多種植物品種:「福氏隔距蘭,便是以福特命名,他於1978年在港島發現首個的蘭花品種。」他又稱,昔日標本室亦起著文化交流作用,於1906年向倫敦帝國學院送出500件標本,大多是未為西方社會所知的中國植物,包括以蒲葵製成的葵扇、香料八角、藤製品、藥材等。香港市花洋紫荊,原於1908年在港島發現。葉國樑表示,洋紫荊早年被定為羊蹄甲屬的新種,但其後因洋紫荊沒有種子繁殖,只能以插枝種植,至近年才確認洋紫荊是由紅花羊蹄甲及宮粉羊蹄甲雜交產生,在科學上別具價值。他又稱,目前的標本室幾近爆滿,稍後會研究擴充或搬遷,暫未有定案。 ■本報記者 羅敬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