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石龍腳下開出一條大道,路旁到處堆放著礦渣。
——昔日龍騰勝景 而今礦渣處處
本報駐遼寧記者:賈曉東、實習記者:孫照
在遼寧省本溪市,有一座被考古學家稱為「龍興之地」的石龍嶺,山嶺上一條巨型石龍千百年來被當地民眾膜拜。20年前,象徵華夏圖騰的石龍被媒體曝光後,立即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從此,石龍嶺下一向寂寥的南芬區永安村便熱鬧起來,石龍嶺不僅被考古學家視為中華龍的發祥地、龍的文化傳承地,也被遼寧省旅遊網站公佈為省內著名旅遊景點。然而,一切美好在三年前戛然而止。因經濟利益驅動,一些開採鐵礦後的選礦廠、排渣區相繼落戶於此,令原本景致秀麗的石龍嶺如今滿目瘡痍。在塵土飛揚的採礦沙塵區和被嚴重污染的水源旁,圖騰石龍危在旦夕。
石龍嶺山體蜿蜒數百米。嶺東突兀一面峭壁,褐色花崗岩與灰白色花崗岩相間形成圖案,一條巨大的石龍嵌於峭壁中間。龍身虯曲呈九個弧度,伸展身長為五六十米。龍頭朝南,昂首向天作祈天狀;龍眼煞是有神,作望天狀;更令人驚歎的是,整個龍體突出岩壁,岩石紋理與龍身呈約為90度斷面,層層疊疊,儘管龍身彎曲,但岩紋均呈這個角度排開,形成石龍鱗身。其餘褐色花崗岩底色均與龍身方向平行,令人歎為觀止。
半百米龍身 蜿蜒嵌峭壁
嶺下一條山泉蜿蜒流淌,流經石龍嶺山腳下九曲八折,狹闊不一,此泉清可見底,魚蝦游弋。一些村民至今還延續「石龍嶺水能治百病」的千年習俗,有了小病就採石龍嶺下的山泉飲用。當地許多濃郁的風俗文化,都與「龍」有關,就連村民為孩子起名字也多帶「龍」字。
龍泉治百病 「龍」俗傳千年
10多年前,當地一名記者發現並報道石龍嶺景觀及當地龍文化,一時間被國內外上百家媒體轉載,引起全世界的關注。此後,遼寧省及本溪市的地質學家、考古工作者和民俗研究人員進駐石龍嶺,進行了系統的發掘研究。一些國內外的專家、學者紛紛前來考察、觀光,尋訪中華古老文化根源。考古學家得出結論是:石龍嶺是中華龍的發祥地、龍文化的傳承和發揚地。
龍嶺遍鐵礦 石龍被渣埋
2008年11月,在石龍嶺所在地本溪市南芬鄉永安村,記者看到,這裡往來行駛的除了村民的馬車就是載滿鐵礦石的大型貨車。貨車所到之處漫天塵土,路人連忙用手摀住口鼻,緊閉雙眼,婦女將孩子緊緊摟在懷裡,用身體遮擋塵土。山間的樹木已被厚厚的塵土覆蓋,幾乎沒有半點兒綠色。突然,山群之間出現了一座銀灰色的「山」,綿延數里,極為醒目。村民說,那並不是山,而是巨大礦渣堆。我們好不容易才在礦渣遍野之中,找到了那條被村民世代頂禮膜拜的石龍。
清泉變死水 村人歡樂滅
石龍還盤踞在崖壁上,距離龍尾不足5米的地方已被拓出一條泥路,每當大型貨車飛馳而過,石龍便被淹沒在煙塵之中。據當地村民說,此處原來只有一條可供馬車通行的山路,後來為了運送礦渣,硬是開山拓路把綿延數公里的眾多山脈攔腰切斷,而山路兩旁,數億立方米的土石和礦渣隨意堆積山腳,石龍周圍已經成了堆放礦渣的堆場。
記者觀察,石龍嶺位於大山深處,將廢料傾倒於此不易被人發現。但每當工人用炸藥開山或建路,一時間地動山搖,巨大的爆炸聲令山上的碎石紛紛滾落,石龍搖搖欲墜。村民說,石龍嶺因龍得名,在當地民眾心裡,石龍並不僅僅是一個傳說、一種象徵,更是祖祖輩輩石龍嶺人的根。據村裡的老人講,幾年前石龍嶺泉水還是清澈見底、魚蝦成群,大人孩子會在水中嬉戲,為此在水深處村裡還掛上了「不准洗澡」的牌子。為把石龍嶺建成自然風景區,還特意建起了攔河壩。而今,泉水上游建了一個鉛礦和一個選礦廠,泉水下游則開了四五個鐵礦採礦場和兩個選礦廠。河道旁的礦渣、土石已把整個河水污染,泉水成了乳白色的,水中的魚蝦大量死亡。為了保護石龍和自己生存權益,他們曾和礦主發生過摩擦和爭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