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12月30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熱點追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柏林牆倒20年和平繁榮夢碎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12-30]
放大圖片

——北約背信東擴 新冷戰築起無形牆

本報記者 余家昌

 2009年是標誌冷戰結束的柏林牆倒下20周年,亦是北約成立60周年。如果說冷戰結束、蘇聯解體,改寫世界政治格局,導致美國獨霸世界的話;那麼北約背信東擴,以及美國布什政府發動的兩場戰爭,則讓俄羅斯看清了冷戰後形勢:柏林牆倒下並不意味著和平到來。分析認為,面對重整旗鼓新崛起的俄羅斯,打著「變革」旗號上台的美國新總統奧巴馬,或會放慢北約東擴的速度,按下隱約浮現的新冷戰苗頭。

 1989年11月9日,分隔東西德的柏林圍牆倒下,標誌著戰後東西歐政府因意識形態而壁壘分明的冷戰時代結束。不過20年過後,東西歐仍有一道「無形的柏林牆」阻隔,俄羅斯對前蘇聯加盟國的影響猶在,已加入歐盟的前東歐集團在經濟上仍未能與西歐接軌,部分東德人反而覺得自己成了「二等公民」。

俄格戰火逼退西方

 至於北約組織(NATO)60年前成立時,原意是對抗蘇聯為首的華沙公約國。但蘇聯解體後,北約仍加速向東歐擴展,引起俄羅斯不滿。

 浸會大學政治及國際關係學系副教授陳家洛指出,烏克蘭、格魯吉亞等國雖然一直要求加入北約,但近期局勢顯示西方沒有信心讓他們加入北約,當中德國更加大力反對。

 蘇聯解體之際,美國及德國官員曾信誓旦旦地向莫斯科「保證」,不會乘機將北約擴展到其傳統東歐後花園。前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信以為真,卻沒想到北約竟然出爾反爾,積極地向波蘭、捷克及匈牙利等國招手。俄國從北約的故事中學到「人善被人欺」的道理,若要確實抗衡北約東擴,最有效方法便是善用其軍事力量,迫使西方國家屈服。今年中的格魯吉亞危機,正好反映出俄國這種心態。

 今年8月,前蘇聯加盟國格魯吉亞突然出兵分離地區南奧塞梯,總統薩卡什維利原以為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組織會支持其行動。不過俄國迅速出兵,擊敗格國軍隊並單方面宣布南奧塞梯獨立。另外,俄國國營天然氣公司Gazprom日前亦以烏克蘭未能還清欠款為由,威脅要停止天然氣輸出。顯示前蘇聯加盟國在冷戰結束近20年後,政治、軍事及能源安全上仍然受制於俄國這個「老大哥」。

 美國《新聞周刊》引述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教授曼德爾鮑姆指出,奧巴馬明年起在處理北約東擴問題上,應該注意不要再刺激俄羅斯,甚至應該加強與俄國建立新的安全合作關係。

 基於北約的防衛性質,假如格魯吉亞真的加入北約,日後當格國再與俄羅斯發生衝突,勢將整個北約牽連進去,令歐洲重回冷戰時代的軍事對峙局面,這是美國和歐洲都不願見到的。

奧巴馬或減慢東擴速度

 在這情勢下,加上全球面對金融海嘯,國際合作的重要性遠高於對立,因此美國在奧巴馬新政府領導下,預計將減慢北約東擴速度。

 不過,歐美俄三方關係仍存在不確定性。捷克將於明年上半年接任歐盟主席,總理托波拉內克多次表明警惕俄國威脅,更在今年7月與美國簽訂建立反導雷達預警基地協議,激怒一向反對導彈防禦系統東擴的俄國。據報捷克打算在明年初邀請新任美國總統奧巴馬訪歐,在布拉格舉行歐美非正式峰會,加強跨大西洋合作關係。

多國政府首腦面臨落台危機

 金融海嘯為各國政府首腦製造不少機遇,例如協助奧巴馬擊敗對手麥凱恩,登上美國總統之位,同時亦挽救了一度瀕臨下台邊緣的英國首相白高敦。不過亦有不少政府首腦深受海嘯或內部政局影響,隨時在明年黯然下台。

日本首相麻生 民望極低

 麻生上任後以應付經濟危機為由拒絕提前大選,雖然他先後推出刺激經濟方案,但仍然無阻日本陷入衰退。麻生內閣支持率已跌至不足17%,執政自民黨內「倒麻生」呼聲四起,他可能會是2009年最早下台的主要政府首腦之一。

泰國總理阿披實 補選考驗

 阿披實雖然成功結束前總理他信派系執政,但「他信派」與「非他信派」對立仍未解決。泰國國會在1月11日舉行補選,假如他信派成功贏得全部29席,阿披實的多黨聯盟便會即時瓦解。

伊朗總統內賈德 連任非易

 高達兩位數的失業率、近30%的通脹率、石油收益未能惠及普通民眾、商界反對政府徵收增值稅,都為艾哈邁迪內賈德09年6月競選連任增添變數。伊朗保守派內部也對他是否有能力參選連任產生分歧,近日還傳出他健康不佳的消息。

韓國總統李明博 失誤連連

 韓國正面對亞洲金融風暴以來另一次經濟危機,不過李明博未能提出有效經濟措施,加上政府多番犯錯,令民望跌至30%以下。執政大國家黨內更分裂成兩派,嚴重影響政治運作。

德國總理默克爾 救市不力

 總理默克爾多月來一直對救市持保留態度,救市方案力度不足之餘,更宣布在明年5月大選前不會減稅。不過隨著德國經濟日差,默克爾民望從68%驟跌至51%,迫使她承諾明年1月會推出進一步的刺激經濟措施。

加拿大總理哈珀 信任危機

 加拿大反對派月初企圖以不信任投票推翻哈珀政府,哈珀急忙向總督莊美楷請求下令國會休會才倖免下台。哈珀必須在明年1月26日國會復會前,推出有效方案挽救經濟。不過仍有44%國民支持哈珀,超過他的反對黨對手。 ■《衛報》/《東亞日報》/新華社/路透社

東德人淪「二等公民」波蘭人後悔「不值得」

 柏林牆倒下20年後,多數東德人不僅覺得東西德未能融合成一個社會,反而令東德人成了「二等公民」。而捷克、波蘭等東歐國家雖然在政制上成功與西歐接軌,並於2004年加入歐盟,但經濟繁榮的夢想卻破碎。

歐盟逼售波船廠

 在波蘭,儘管政府一直向外界宣示國家現代化、具影響力歐盟成員的一面,不過在國內,計劃經濟期間創建的工業巨企卻步履維艱,陷入嚴重的財務困境。當年一手推翻共產黨政權的團結工會,其發源地格旦斯克船廠一直經營困難,大批工人已經失業。不少人埋怨在西方備受稱頌的團結工會前主席瓦文薩,指他早已將工人階級拋之腦後,有人甚至後悔參加這場打著自由旗號的反共革命,認為「不值得」。

 波蘭政府自2002年起每年要向船廠注資以維持營運,但自加入歐盟後,資助行動遭到歐盟委員會以違反競爭法為由反對,政府被迫同意明年出售船廠。不少波蘭人對歐盟決定非常反感,大批民眾一度遠赴比利時布魯塞爾的歐盟總部抗議,有人手持標語質問:「莫斯科幹不掉的,將被布魯塞爾扼殺?」。

 即使是與西歐融合程度最高的地區——前東德,在柏林圍牆倒下近20年後,部分人依然覺得在國內受到不公平待遇。德國比勒費爾德大學日前公布的長期研究指出,64%的東德人覺得自己是二等公民,近75%認為與西德人相比自己處於不利地位,59%東德人認為東西德在社會上仍未能融合。 ■歐新社/德國《明鏡》周刊

09國際局勢前瞻

 從科索沃單方面宣佈獨立到格俄發生衝突,從朝核問題一波三折到孟買遭遇恐怖襲擊,從全球爆發金融危機到世界經濟減速,08年世界政治、經濟和安全形勢發生了重要而顯著的變化。那麼,09年,國際局勢將如何發展?新華社記者就此採訪了各國專家。

正視現實 需要合作

 美國前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布熱津斯基表示,金融危機客觀上要求大國合作共同應對。奧巴馬政府應該支持成立一個由「真正具有重要地緣政治影響」的14至16個國家組成的國家集團,通過更為有效的機制來主導全球政治與社會經濟合作。

總體穩定 威脅猶存

 荷蘭國際關係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巴克認為,金融危機和實體經濟危機對歐洲的影響不容小覷。在安全方面,歐洲仍不能擺脫恐怖襲擊的陰影,因極端勢力在增強。俄羅斯科學院通信院士米赫耶夫說,俄羅斯與歐盟及獨聯體地區的關係存在不確定性,而俄羅斯與格魯吉亞、烏克蘭之間的矛盾仍然是俄歐關係的難點。

難點仍難 亟待突破

 海灣戰略研究中心專家馬茲魯姆說,08年是中東形勢「不斷惡化、非常糟糕」的一年,而在09年,如果以色列利庫德集團贏得明年2月的選舉,巴以和談很可能會「徹底中斷」。在伊拉克,駐伊美軍地位協議和伊美長期關係框架協議,將對伊拉克鄰國持續形成威脅,激化緊張局勢。

自主發展 推進合作

 拉美地區一些領導人表示,拉美和加勒比國家領導人同意推動成立拉美和加勒比聯盟,與美國主導的美洲國家組織形成區別。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曾指出,在拉美地區,美國主導的時代已經結束,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從此可以自主決定發展模式。

協調互動 合作趨強

 日本政治綜合研究所理事長白鳥令認為,明年朝核問題六方會談依然任重道遠,但美日政府將會更多依靠經濟援助等「軟性」方式推行其亞洲政策。而在全球金融危機背景下,經濟和民生將受到重點關注,地區經濟合作將會加強。

政治安全 穩中趨好

 南非國際問題研究所專家希林格認為,09年非洲地區總體上政治安全形勢將穩中趨好。蘇丹政府的停火舉措為解決達爾富爾問題創造條件;剛果(金)政府與反政府武裝的和解談判進展積極;在津巴布韋,儘管政治矛盾仍然尖銳,但執政黨與反對黨仍有望達成妥協;在南非明年4月的選舉中,非國大和祖馬預料仍能保住一黨獨大的穩定局面。  ■新華社

2009年主要選舉日程

1月11日:泰國國會補選 假如他信派取得全數補選議席,剛當選的總理阿披實很可能會被迫下台。

2月10日:以色列國會選舉 現任外長利夫尼及利庫德集團主席內塔尼亞胡之爭,不過二人日前均表示當選要將哈馬斯逐出加沙,令以巴和平再次蒙上陰影。

3月:馬來西亞執政黨主席選舉 現任總理巴達維將下台,執政黨要選出繼任人選。

5月:印度國會大選

5月23日:德國總統大選 總理默克爾救市不力,未來半年表現將成連任關鍵。

6月4至7日:歐洲議會選舉

6月12日:伊朗總統大選 現任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被指無力改善經濟及通脹,連任可否成疑。

7月5日:印尼總統大選

9月:日本國會大選 國會大選最後限期,不過首相麻生太郎民望低下,提早大選的可能性很高。 ■路透社/綜合外電消息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熱點追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