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檢索 | 新用戶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8年12月31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熱點追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海外淘金夢碎 華工歸國潮起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8-12-31]
放大圖片

■本報北京新聞中心記者 馬靜

 年終歲末,遠在非洲島國馬達加斯加務工的張偉波卻處在焦慮當中。從2月底隨某大型鋼結構安裝公司赴馬打工到現在,已10個月有餘,工程早已進入收尾階段,但合作的外方卻因金融海嘯的衝擊而連續幾個月支付不了工程款。如今,工人們不要說按時領到薪水,就連過年回家的機票都沒著落。數十個工友日前自掏腰包提前回了國,仍在留守的張偉波眼前一陣迷茫。

 金融海嘯衝擊下,像張偉波這樣淘金夢碎的海外務工者還有很多。據北京邊檢總站的數據顯示,12月17、18、19三日,入境人數突破萬人。相關工作人員介紹說,除常規的留學生放假和遊客入境外,今年回國的境外務工人員明顯增多,金融海嘯下的「歸國潮」已成趨勢。

 對打工者而言,出國務工比在國內幹活的收入要高出許多,為此,不少人懷揣發財夢想,拋家離子遠赴海外淘金。但隨著金融海嘯爆發,越來越多的外方僱主或因倒閉或經營困難,紛紛與中方公司提前解除合同,海外承包工程的資金鏈因此中斷,工程難以為繼,中國勞務人員不得不中途提前回國,其中很多人得到的報酬不及預想,更有人遭遇海外欠薪。

外方臨破產 中方公司墊工錢

 提前歸國的打工人員吳先生在北京機場向記者感嘆:「沒出國前都聽說外面錢好賺,大家都想苦點累點不怕,只要能賺到錢就值得,但實際情況完全不是那麼回事,你看我們這些出去的,哪有賺到錢的?」

 據張偉波稱,除了務工者沒賺到錢,那些在海外承包工程的中國公司更是焦頭爛額。由於外方不能如期支付工程款,導致工程不能徹底交接,但國內帶過去的工人卻需要拿工資,更要有機票把他們送回國,所以中方公司不得不自掏腰包墊付這一堆的開銷。

洋老闆欠薪 200華工困羅國

 金融海嘯影響下,海外欠薪的勞務糾紛案例日漸增多。近日,從羅馬尼亞傳來消息稱,有200餘名中國勞工受困羅國,這些人住在集裝箱裡,每天靠撿拾菜葉充飢,而最讓這些工人擔心的是簽證就要到期,時刻面臨被遣返的困境。日前,經這些勞工所在原籍的吉林省和河北省政府調查得知,這200餘名勞工之所以困在羅馬尼亞,一方面是因為羅方公司拖欠薪水,另外一方面是金融海嘯後歐元貶值,導致工人們對收入縮水而不滿。

 另據中國駐羅馬尼亞使館網站消息,近期,來自吉林、河北、江蘇和山東等省份的勞工密集到中國駐羅馬尼亞使館上訪。據不完全統計,自10月份以來,使館已接待上訪勞工40多批次,1,000餘人次。許多工人要求國內中介公司退還中介費並安排他們盡快回國。

外國頻發「限外令」 遣返華工日增多

 在聲勢漸起的「歸國潮」中,除了自行回國的勞工之外,還有相當一部分人是被外國政府遣返的。他們當中,有的是因為找不到工作而主動要求「遣返」,還有的是因為當地政府加大對外國務工者的清查力度,而被強行遣返的。據悉,金融海嘯導致失業人口增多,各國均面臨著巨大的就業壓力,美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多國先後發佈限制和遣返外來務工者的規定,以遏制國內失業率高漲,「限外令」遂成為導致歸國勞工增多的另一重要原因。

 據統計,11月上半月,北京邊檢總站遣返所共接收境外遣返人員320人,比去年同期增長近兩成。被遣返人員中,一大半來自日本、韓國等亞洲發達國家,另有三分之一來自英國、德國、西班牙等歐洲發達國家。

薪水縮四成 「淘金熱」降溫

 隨著金融海嘯趨烈,中國對外承包工程風險增大,外出務工人員收入減少,出國打工「淘金熱」將大幅降溫。有專家預測說,2009年中國對外勞務合作將明顯減少,赴國外勞務人員的收入也將減少。

 專家指出,今年下半年以來,金融海嘯對中國外接業務的不利影響已逐步顯現,一是當地貨幣貶值和經濟不景氣,導致勞務人員實際收入大幅下降。以韓國為例,如今赴韓勞工的實際收入比今年年初時下降了近40%。

明年外派工程將減少

 作為海外勞工輸出大省的湖南省,日前在海外工程調研中發現,金融海嘯下,烏克蘭建築市場萎縮,建築公司拖欠勞務人員工資情況普遍;毛里求斯、約旦的紡織企業經營困難,有的面臨破產,導致湖南省勞務人員提前回國;俄羅斯、蒙古勞務市場混亂,勞務人員受虐待或「無勞可務」現象增多。

 專家預測,從明年的發展趨勢看,受經濟減速、失業率攀高、利益衝突、當地社會壓力等因素影響,部分勞務輸入國會適當調整政策,減少對外籍勞務的需求;建築業、製造業、交通運輸業等中國傳統的外派勞務優勢行業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萎縮。因此,2009年中國對外勞務合作將明顯減少,赴國外勞務人員收入也將減少。不僅如此,境外僱主終止合同履行,提前解約的可能性增加,由此爆發的群體性、突發性勞務糾紛事件有可能增加。

回國第一事:面臨「再失業」

 發財夢碎提前回國的中國勞工,回國後依然處於迷茫當中。這些勞工大多來自農村,沒有穩定的職業又要養家餬口,回國後擺在他們面前的第一困擾就是「再失業」,而「再就業」則成為這些勞工乃至其全家的第一要務。

 中國赴海外務工者多服務於中國在海外承包的工程,受僱於中方企業。專家指,金融海嘯下,海外務工者回國後同樣面臨著「失業」風險,因此在當前國內拉動內需、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的大背景下,海外承包工程企業可把重點轉向國內市場,為國外打工者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

外派建築業遭受重創

 建築業是中國傳統的外派勞務優勢行業,也是中國海外承包工程的重點項目。受金融海嘯影響,多家建築企業海外工程負責人已明顯感受到國際承包工程將面臨業主拖欠工程款、當地政府禁止外匯兌付、銀行拒付等多重商業風險。許多原本要合作的項目也因海嘯中斷。11月底,中國某大型建築企業在非洲承建了一個83億美元(約647.4億港幣)的工程項目,儘管對方已經交付了2%的工程預付款,但最後還是因資金問題而不得不中斷合作。

 專家說,那些受海嘯影響的在建和已簽約工程項目,將給中方帶來巨大損失,更會打擊整個外派建築業。其中,僅造價300億至500億美元(約2,340億至3,900億港幣)一檔的工程,就會給中國在境外工程承包行業帶來高達30億到60億元的直接損失。而行業受損,將直接導致中國境外務工人員無工可作,增加其回國待業的可能。

專家籲公司轉攻國內

 基於此,專家建議,建築企業此時可以更多地把眼光瞄準國內市場。當前國內各地都在擴大內需,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海外工程承包企業可以投入相關的道路、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同時帶動國外務工人員重新就業。

 專家認為,不只是建築行業,其他行業也應暫時轉回國內。中國政府近期出台的若干「及時雨」政策就是一支強心劑,其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投向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的4萬億元,拉動內需諸措施,將給危機中的企業帶來很多機遇。

中國官方重視 促定應急預案

 金融海嘯下,中國對外承包工程風險增大,外出務工人員中途回國增多,這一問題已引起中國有關部門的高度關注。中國對外工程承包總商會日前專門組織相關專家會商對策,並發出緊急通知,要求下屬各公司妥善應對近期漸起的中國海外勞務人員中途返國潮。

 據中國對外工程商會了解,近期因外方僱主倒閉或陷入經營困境,而引發的與中方公司提前解除合同、導致中國勞務人員中途返國的案例明顯增多,增幅並呈上升趨勢。其中不排除因問題不能合理解決,而導致發生勞務人員出走或爆發衝突的可能性。

 中國對外工程承包商會要求各經營公司認真排查各國市場、各個項目合作方的經營情況,制定相關應急預案,並主動與僱主做好商討應對金融海嘯影響的對策。對於確因實際情況需要中途回國的勞務人員,也要確實做好安置工作,根據有關合同規定,運用法律手段和靈活策略,與僱主妥善協商解決方案,維護勞務人員的合法權益,幫助勞工解決實際困難,消除疑慮,安心回國,並酌情做好境外勞務人員的安撫工作。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熱點追擊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