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紅磡海濱南岸頻錄一手蝕售個案。 本報記者趙建強 攝
外圍經濟疲弱及樓價急速滑落,加上雷曼迷債事件影響,使住宅物業炒賣宗數大為減少,以確認人身份轉讓個案(摸貨)在1月份僅錄50宗。利嘉閣資料顯示,由於一手樓花的投資者不惜蝕售,以致摸貨獲利比率在1月摸貨宗數中,僅32%可以獲利,有6成摸貨損手離場。 ■本報記者 趙建強
利嘉閣地產研究部主管周滿傑表示,經濟疲弱,炒樓活動明顯收斂,「摸貨」登記宗數亦因此而持續滑落。該行資料顯示,1月份確認人身份轉讓的住宅買賣登記宗數僅50宗,雖較12月份低位的42宗輕微增加8宗,但登記量仍屬近5年來的第三個單月低位。而上月住宅「摸貨」登記佔整體二手成交比率僅為1.1%,亦為連續4個月低於2%水平,反映住宅炒賣活動萎縮。
1月份50宗摸貨成交
周滿傑稱,摸貨獲利比率創新低,主要由於早前以高價開賣的一手新盤臨屆入伙,投資者為減少損失,急於劈價蝕讓手上單位,使1月摸貨登記僅31.6%獲利離場,較12月再跌4.5個百分點,創00年以來該行有紀錄以來新低。
蝕讓比率8年半新高
另外,「雷曼事件」爆發後,亦使不少投資者、尤其是持有一手樓花物業的投資者,不惜蝕讓「摸出」手上貨源避險,亦使樓市沽壓大增,提高摸貨蝕讓比率。整體而言,1月蝕讓個案佔整體「摸貨」比率升至60.5%高位,較12月的58.3%增2.2百分點,亦創00年8月以來近8.5年新高。
周滿傑又指,由於去年二手樓價大幅下滑,整體住宅摸貨轉手亦自去年12月便開始由賺轉蝕,1月份每宗「摸貨」登記更平均虧本達12.4%,虧損幅度更輕微超越去年12月份水平,亦創下紀錄新低,數據明確反映炒賣物業的虧損風險極大。
平均每宗虧蝕12%
不過,周滿傑認為,雖然上月住宅摸貨登記的技術指標讀數欠佳,但相信隨著年初樓市回穩、二手成交量價出現反彈,不少選擇於金融海嘯爆發時低吸物業的投機者將趁勢沽貨套利,當中帳面獲利20、30萬元者更大不乏人,相信在往後數月內,住宅「摸貨」登記宗數料會持續增加,而炒賣獲利比率及整體盈虧等技術指標亦會有所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