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9年2月17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財經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派消費券最符合國情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02-17]     我要評論

中新網評論文章姚志德

 美國刺激經濟計劃中有一點很值得中國重視和借鑒,即這一計劃是「兩條腿走路」,一方面用65%的資金增加政府支出,另一方面則是用35%資金實施減稅計劃,頗能體現刺激消費和投資兩頭兼顧的理念。

 反觀中國的救市政策,似乎更強調對相關產業的「投資拉動」效應,無論是四萬億元還是最近密集出台的各行業「振興規劃」,落腳點均是產業,如何刺激消費,除了一個尚看不清成效的「家電下鄉」之外,著墨實在不多。

 實際上,在一個內需型社會裡,投資與消費是孿生兄弟,如果一強一弱,難免使刺激政策的效果走樣。我們看到,自去年12月以來,為對抗經濟下滑,中國大陸銀行信貸規模急劇擴大,1月更飆升至1.6萬億元,而1月份部分經濟數據轉暖正是來自這種大量資金密集投放的「輸血」作用,如果沒有刺激國內消費的政策加以引導,這種輸入的血液就不能順利進入實體經濟中,反而只能徘徊在投資市場(最近股市的強勁表現就是證明),其成效注定將十分短暫。

 因此,眼下如何增加就業、增加收入、刺激消費,就成了中國這一輪刺激經濟政策能否有效的關鍵因素。刺激消費的各種辦法中,減稅是一種立竿見影的做法,但這受制於中國複雜的稅收體制。而日本、台灣、澳門等紛紛派發消費券、購物券的做法,顯得更有借鑒意義。

 派發消費券,其實正是最符合中國國情的消費方式。我們都清楚,中國內需之所以總是啟動不起來,缺乏高福利國家的社會保障體系是癥結之一,社會分配失衡導致貧富差距擴大則是癥結之二。派發消費券的重要意義正在於:此舉以政府強制的方式,實現了財富的一次「平均發放」,在某種程度上緩解了癥結二。

 筆者認為,金融危機已經衝擊了西方實體經濟,這種「傷筋動骨」一時半會是難以痊癒的,寄望外部環境迅速轉好有點不切實際。中國經濟要想率先復甦,除了猛灌「擴張投資和信貸」這副猛藥之外,更關鍵的是致力刺激和提升國內消費。

相關新聞
銀行業績潮揭幕 金融股受壓 (圖)
淡市逆風 牛熊輪證熱炒
東亞今出成績 法巴料倒退99.7% (圖)
資金避險 ETF持金創紀錄
市況回穩 基金贖回減少 (圖)
資金流入亞洲 一周增兩倍 (圖)
出口貨量去年12月跌13%
出口不景 TCL力攻農村 (圖)
中電信鼓勵終端廠家加入CDMA (圖)
中聯通冀5月WCDMA放號
央視火災中財險已再保險
胡總視察中材沙特生產線 (圖)
外匯基金境外資產減5億
錦勝首日招股 孖展暫借出200萬 (圖)
中旅擬三合一整合品牌
新濠發盈警 摩通料虧3億
香格里拉泰國淨收入倒退38%
中國自動化獲1.8億元新單
A股獨漲 滬指逼近2400 (圖)
五礦130億購澳洲礦業公司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財經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