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9年12月9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政經人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惡女卿看不起選民 何必推「1人1票」?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12-09]     我要評論

李自明

反對派在香港社會的「受歡迎程度」可謂江河日下,在07年區議會選舉中慘敗,在08年立法會選舉議席由25縮至23席,可知誰是罪魁禍首?白鴿黨(民主黨)副主席惡女卿(劉慧卿)日前在一個政改論壇上由「區議會方案」論到區議會選舉時,竟聲言建制派的選票都是靠「搞廉價旅行團、派油派米」等「籠絡人心」,暗示議席都是「買回來」的,有政壇老友在報章看到這番謬論,一拍大腿,狠罵惡女卿如此不尊重選民,認為選民質素如此之低,「有蚍ぐN畀票」,還有什麼資格講「民主」二字?按照她的邏輯,選民素質如此低下,「1人1票真普選」豈非鬧劇一場?有惡女卿此等「自己贏了就是公平選舉,自己輸了就賴人買票」的政棍,也難怪反對派越來越不得民心。

據《明報》和《蘋果日報》報道,惡女卿日前在一個政改論壇上,談到她反對「區議會方案」時,聲言方案建議由405名民選區議員互選產生立會議員,令選舉「容易出現貪污」,又稱建制派在目前的區議會選舉中「佔盡優勢」,因為可透過送禮、宴請居民、辦廉價旅行團,「差在未送棺材」來籠絡人心,故「區議會方案」若落實,只會令「一直拖延香港民主進程的建制派勢力更大」,令特區進一步遠離「真普選」。

工作無實績 失敗賴選民

政壇老友向自明道,反對派爭取的所謂「真普選」,就是要「1人1票」選舉;而區議會的民選區議員,正正是由地區1人1票選出來,完全符合反對派的所謂「民主標準」。可是惡女卿僅為了宣洩對「區議會」方案的不滿,就在沒有真憑實據的情況下,隨意污衊民選的區議員,實在「太不該」,而更「不該」的是,她的狂言,實際上是侮辱各地區的選民。

他說,惡女卿這番言論,暴露了反對派一貫以之的「假民主」心態。回顧每逢選舉,只顧政治爭拗而忽視地區工作的反對派候選人就「大擦選民鞋」,說「選民的眼睛是雪亮的」,「相信選民會作出正確選擇」;但當大部分選民根據自己的理念,或根據自己親身感受候選人的地區工作表現投票,令反對派的參選者落敗,他們不單不反躬自省、檢討自己的不足,反而嘴臉一變,罵不投他們一票的選民,是「受惠於建制派的旅行團派米派油」。

老友怒道:「蔓Z友(反對派)成日話香港選民已經成熟,可以推行全面普選,但一唔順佢]意,就硬屈香港數以十萬計選民全部質素低,竟然會因為貪建制派麉K宜就昧住良心投票!既然係咁,佢]倡議黚S首同立法會全部由1人1票產生就唔應該落實,否則只會令貪污買票黿〞p更猖獗,到時咪衰過台灣?這算是甚麼邏輯!」

敵視不同意見:「你是民我是主」

他坦言,惡女卿的狂言反映反對派只是「假民主」,好像討論政改時,有市民只是表達了希望政制發展循序漸進的意願,又沒有說不要普選,如果反對派真的尊重民主,那麼就算只有他一個這樣說,你(反對派)都應該尊重他表達意見的權利,而不應該就此罵他「反民主」,這才是民主精神!「但反對派就唔理三七二十一,一聽到唔同意見,就話人假民主呀、阻礙普選呀、畀人收買鬻r,甚至講埋更加難聽嚜☆隉C咁係民主咩?咁係『你係民,我係主』黿M制獨裁思想!」

相關新聞
惡女卿看不起選民 何必推「1人1票」? (2009-12-09)
反對派忙總辭 民建聯深思財策 (2009-12-08)
「讚澳貶港」之議 荒謬又厚顏 (2009-12-07)
公民黨機關算盡 漏算民意 (2009-12-05)
「騎劫」高鐵 反對者「三不該」 (2009-12-03)
政改中區議會角色 無違憲制安排 (2009-12-02)
「總辭」淪為「兒戲」 只因漠視民意 (2009-12-01)
香港推民主 為何要「引起國際關注」 (2009-11-30)
無間道打散白鴿黨 得益者誰? (2009-11-28)
馬丁李「好天真好傻」,誰信? (2009-11-26)
排除「總辭」干擾 回歸諮詢正軌 (2009-11-25)
白鴿黨解困之道:弄清向誰負責 (2009-11-24)
推總辭求私利 如意算盤打不響 (2009-11-23)
陷四大困局 公民黨總辭博「翻本」 (2009-11-21)
民意應凝聚 不該玩騙局 (2009-11-20)
用足可能空間 盡顯諮詢誠意 (2009-11-19)
無視憲制基礎 政改難有寸進 (2009-11-18)
看貧富懸殊 堅尼系數非絕對 (2009-11-16)
反對派無心政改 開天殺價圖卸膊 (2009-11-14)
拆解困局 看溫和反對派道德勇氣 (2009-11-13)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政經人語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