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0年7月21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要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公開「惡女珍」短片 徽商盼港遏歪風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07-21]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上大嶼山瞻仰大佛是香港遊其中一個行程。

——指53人2日消費逾40萬 珠寶店購物少即遭辱罵

本報安徽直擊報道 【本報駐安徽記者張長城合肥20日電】「惡女珍」辱罵內地旅客視頻拍攝者王先生終曝光。他今日透過電話接受本報記者訪問時表示,他們那個4天3夜的港澳團,共有53人,每人先交給安徽省宣城市涇縣的組團社600多元,到港後再向導遊交了1,000多元。他透露,在港的兩天行程中,全團53人總共消費購物40多萬元,沒想到王先生所在的男性組因在珠寶店只消費了1萬多元而遭辱罵,他不忿導遊所為,於是偷拍了片段上載網上,目的是希望能夠引起香港方面的重視。

對於香港接待社金凱邀請他們免費重遊香港,王先生說:「我覺得也沒有太大意義,我並不在乎幾千塊錢。我和同事們對這樣的女導遊感到非常失望,她的辱罵是對我們人格的侮辱。」但他表示,自己以後肯定還會到香港旅遊購物。

4天3夜港澳遊僅1600元

 本報記者今日輾轉以電話聯繫上正在浙江出差的王先生。他說,自己是安徽省宣城市涇縣的一個商人,今年3月,從一位熟人口中得知,赴香港旅遊的費用只需600多元,便和同事、朋友們決定組團赴香港旅遊。他說,「開始不知道,到了香港才知道」自己參加的是「購物團」。到港後,每人還向導遊交了1,000多元,包括司機小費等費用。

 抵港後,53人被分為男女兩組,王先生所在的男性組共有24人,帶領他們的導遊自稱「阿珍」。「第一天上午,她帶領我們到了海洋公園遊玩,態度還是不錯的。」王先生憶述,後來到了購物點,她的態度就180度轉變。他說,阿珍帶著他們逛各種服飾、手袋和電子產品的名品店,第2天又把他們領到了一個大賣場。「那裡主要出售珠寶首飾。」在此過程中,阿珍一直要求他們購買珠寶,並威脅說「不買就不能走出珠寶店」。

團員消費少 阿珍「發飆」

 迫於無奈,王先生只得買了些珠寶,一塊手錶,一把剃鬚刀和一部攝像機,共花去7,000多元。但他所在的男性團隊本身對珠寶首飾的需求並不大,所以24人一共才消費了一萬多元,而另一個女性團隊在珠寶首飾賣場消費了十幾萬。

 王先生說,其實阿珍在帶領他們進入珠寶店之前就已經下達了硬性「命令」。「她要求我們每個人都要買珠寶,不買就不給出門。」甚至在王先生他們踏進珠寶店之後,店裡的大門就立即被關上了。「大家都有逆反心理,越是逼讓我們買,我們越是不會買!」於是,在珠寶店的購物結束之後,阿珍在旅遊大巴上「發飆」了。

 據安徽《江淮晨報》報道說,在香港的兩天時間裡,這個53人的旅行團總共花去了40多萬元,而大部分都用於購買黃金和珠寶首飾。

稱尚有視頻未公布

 王先生續說,那天面對阿珍的惡語相向,他和同事們並不作聲。「畢竟是出來玩的,不是來吵架的」,但氣憤之下決定拍下阿珍在旅遊大巴上謾罵的兩段視頻,並於3月底將其中一段上傳到網上。「我沒有想到這則視頻會引起如此大的反響,當時只是希望以此視頻來警告內地遊客不要上當受騙!」王先生說,在他的眼裡,香港是一個「購物天堂」,但這次香港之旅卻沒有給他留下太好的印象。「我們來香港,也不是貪便宜才來。我們來就是要購物的,但是你們不能強迫我們購物。顧客就是上帝嘛!辱罵我們,更是對我們人格的侮辱。」王先生表示,希望香港旅遊行業要認真對待此事,不要再出現辱罵遊客、強迫購物等不良情況。他說,家裡還有一段視頻沒有上網。

指金凱態度不夠誠懇

 對於接待社金凱稱,女導遊阿珍是公司聘請的自由職業導遊,他認為,金凱公司「以臨時工這個理由來搪塞」,態度不夠誠懇,「這不是一個導遊的事情,這是香港的旅行社、旅遊業出了問題。」

相關新聞
港推高科技新鈔 動感變色8大防偽 (圖)
六款新鈔融古今 展現大都會活力 (圖)
公開「惡女珍」短片 徽商盼港遏歪風 (圖)
客戶資料交2企 八達通5招補鑊 (圖)
史上最大洪峰 安渡三峽大壩 (圖)
各地水利告急 中小型設施脆弱 (圖)
能源局:中國能源消費超美不可信 (圖)
日本擬派兵沖繩以西 針對中國
紫金污水威脅梅汕水源 (圖)
粵高官澄清 不存在「推普廢粵」 (圖)
富士康再發生員工墜樓 (圖)
馬英九力推台設立廉政署 (圖)
發水樓設上限 明年4月推行 (圖)
8成幼園申加價最高2成 (圖)
美諜報倚重私企 合約工佔3成 (圖)
國壽海外保證2厘回報 (圖)
陰道凝膠 抗愛滋利器 (圖)
港航擲443億 購25架空巴機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要聞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