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省聯社高效務實、團結協作的領導班子。
5年前,雲南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掛牌成立,被認為是「雲南農村金融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件大事」。事實證明,這一預判毫不誇張。在省聯社的帶領下,雲南省農村信用社在短短的5年中發生了破繭成蝶、脫胎換骨般的變化,在管理體制、經營機制、人員素質、業務發展、服務創新等領域都取得了巨大進步,存貸款餘額一舉躍升雲南省金融機構首位,服務「三農」的能力和手段也大大增強,成為雲南農村金融當之無愧的主力軍。雲南省政府金融辦主任劉建華評價說,「雲南的農村信用社進入了歷史最好的發展時期。」 ■本報駐雲南記者 錢林桃、原曉暉、李守清
自身業務快速健康發展
雲南省農村信用社有近60年的歷史,但在省聯社成立前,雲南省農村信用社普遍存在基礎條件差、歷史包袱重、經營風險大等問題,再加上體制、機制相對落後,農村信用社的發展舉步維艱。2004年8月,國務院做出了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的決定,雲南省的農村信用社交由雲南省政府管理。2005年3月28日,雲南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簡稱省聯社)正式掛牌成立,承擔著對雲南全省農村信用社管理、指導、協調、服務的職能。
雲南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理事長梁希勇在省聯社成立之初曾撰文指出,省聯社的成立是雲南省農村信用社管理體制的一項重大改革,是完善雲南省農村信用社金融管理體系、增強金融對「三農」服務功能的重要舉措,「是雲南農村金融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件大事。」
雲南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主任任樹雲介紹說,省聯社成立時,雲南省政府對全省農村信用社提出了「到2008年末各項存款餘額突破1000億元,各項貸款餘額在2003年末的基礎上翻一番;不良貸款率降至15%以下;全省盈虧相抵盈利3億元以上」的要求,經過2萬多員工的不懈努力,到2007年3月,雲南省農村信用社就超額完成了省政府下達的各項目標任務,比預定期限提前了近兩年。
5年來,雲南省農村信用社加大管理體制和產權改革力度,進一步創新業務產品,強化規範管理,嚴控各類風險,自身業務得到高速發展,雲南省農村信用社整體步入良性發展軌道。
2008年之後,雖然遭受全球金融危機的不利影響,但雲南省農村信用社的發展步伐並未停頓,依然保持令人驚訝的快速健康發展態勢。據統計,到2010年7月末,雲南省農村信用社各項存款餘額達2222.98億元,各項貸款餘額為1545.5億元,是省聯社成立前的4.5倍,排在雲南省金融機構第一位。在業務規模快速增長的同時,雲南省農村信用社的盈利能力也明顯增強,2010年前7個月,實現利潤總額11.9億元。此外,資產質量和抵禦風險的能力大大提高,不良貸款率降至6%以下,資本充足率達6.3%,撥備覆蓋率達到122%,其中貸款損失準備充足率達158.3%,已超過銀監會的監管要求。
服務 「三農」主力軍
雲南省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對滯後,資金投入不足是制約「三農」發展的重要因素。農村信用社依托網點遍佈城鄉,點多面廣,科技網絡功能大等優勢,發放的短期農業貸款佔全省金融機構的九成以上,在支持農民增收致富、支持農村經濟發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是名副其實的農村金融主力軍。
任樹雲介紹說,5年來,雲南省農村信用社牢固樹立「立足『三農』,服務城鄉,支持中小企業,促進地方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市場定位,不斷加大信貸投入、努力創新服務產品,先後推出了金碧惠農卡、創業小額貸款等優質服務措施,受到廣大農民、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
2010年上半年,雲南省遭遇百年不遇的旱災,農村抗旱形勢尤其嚴峻。雲南省農村信用社積極響應雲南省委、省政府「抗大旱、保民生」的號召,採取了一系列抗旱救災的金融服務硬措施,如開闢「抗旱救災金融服務綠色」通道、簡化貸款手續、緩收利息、免收罰息等手段,積極支持農民抗旱保春耕。據統計,今年上半年,雲南省農村信用社發放涉農貸款餘額1279.1億元,佔貸款餘額的83%;新增涉農貸款188.6億元,同比增長17.3%,佔新增貸款的80.8%。在新增貸款中,投向63.79萬農戶和171家企業的抗旱救災和春耕生產貸款就達105.8億元,共為31377戶農戶和企業辦理了展期貸款6.51億元,緩收43768戶的利息8441.5萬元,為災區各族群眾戰勝旱災提供了堅實有力的金融服務。
「農村信用社服務『三農』,並不僅僅體現在資金的扶持上,對農民思想觀念轉變的觸動更為重要。通過一筆筆涉農貸款的發放,農村信用社基層工作人員一次次的宣傳,很多偏遠地區的農民逐漸有了商品意識,有了市場經濟觀念,這比單純的資金扶持意義更大。」任樹雲說。
據悉,在新的5年規劃中,雲南省農村信用社將堅持服務「三農」的宗旨,繼續深化改革,加大發展創新力度,把雲南省農村信用社打造為管理科學、機制有效、財務健康、運行穩健、服務優質,具有較強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地方特色銀行,為支持雲南省「三農」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