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寶安城區風貌
寶安孕育深圳特區,深圳特區成就寶安。過去30年間,寶安區的面積縮減至原寶安縣的三分之一,地區生產總值、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預算內地方財政收入等諸多經濟指標卻同比增長幾百倍、上千倍,工業總產值增長甚至超過2萬倍,飛速完成從農業小縣到產業大區、出口大區的嬗變。 ■本報廣東新聞中心記者 孫雪
30年前,歷史選擇了寶安;30年來,寶安無愧於歷史。據史料記載,1979年,在寶安縣的版圖上成立了深圳市;1980年,深圳經濟特區正式成立;1981年,正式劃定了深圳經濟特區範圍,特區以外的地區恢復寶安縣建制,並選定在南頭關外一片荒地上建新縣城。
農業小縣嬗變產業大區
時至1993年,寶安縣建制再次撤銷,成立寶安區,順延至今。30年間,儘管行政區劃幾經調整,寶安區面積只剩下原來寶安縣的1/3。
然而,從1978年引進全國第一家「三來一補」企業—石岩上屋電業廠,到現在的工業大區、出口大區,寶安綜合實力快速跨越,多項經濟指標實現大幅增長,產業集聚效應明顯。
統計數據顯示,寶安地區生產總值從1.26億元增至2206.5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從0.37億元增至7433億元,預算內地方財政收入從0.17億元增至121億元。
尤為值得關注的是,寶安已經建立起較為雄厚的產業基礎,形成了電子信息、新型裝備製造、現代物流、文化創意、循環經濟等五大支柱產業,集聚和培育了一批走向國際的經濟航母和行業旗艦。
2009年,寶安區共有法人企業3.62萬家,其中民營企業2.86萬家,外資企業6512家;外資企業中「三資」企業3904家,「三來一補」企業1625家;規模工業企業5054家。
經濟總量連續多年居深圳市第一,相當於全國大中城市第38位;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佔深圳市的48%,相當於全國大中城市第12位;外貿出口佔全國的5.5%、深圳市的41%,相當於省際第6位;電子信息製造業產值約佔全國1/10。
截至目前,有35家境外世界500強在寶安區投資了93家企業,25家中小企業在國內外上市。寶安區委書記魯毅援引如上一組數據稱,「短短30年,寶安實現了從貧窮的農業小縣到產業大區、出口大區的歷史性飛躍。」
珠江口東岸崛起現代新城
過去30年,寶安城市建設日新月異。一座座高樓大廈、一個個工業園區在寶安拔地而起,建成區面積達338平方公里,各類公路通車里程達2664公里,一個功能較為完善、生態環境優美的現代化城區已經初步形成於珠江口東岸。
當年,寶安縣像樣的公路只有107國道,還只是7米寬的土路。如今,寶安區內有國際機場、大鏟灣港和5條高速公路,各類公路通車里程達到2664公里,深圳北站、廈深鐵路、沿江高速、地鐵1、4、5號線等正加快建設,海陸空鐵立體交通網絡已基本形成。
此外,寶安區年供水供電能力分別達到5億立方米、1.9萬兆千瓦;已建成2個森林公園、10個城市公園和159個社區公園,綠化覆蓋率達46%。
民生為本打造幸福寶安
30年間,寶安居民年人均收入由原來的100多元提高到27000多元,不僅解決了溫飽問題,更實現了「富起來」的目標,向寬裕型小康邁出了堅實的步伐。
近幾年來,寶安區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理念,堅持把解決民生問題擺在突出位置,實施一系列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大力發展改善民生的社會事業,人民群眾尤其是困難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得到較好解決,全區民生狀況明顯改善。
寶安區教育、衛生、公交、社會保障等社會事業長足發展,全區現有436所中小學、幼兒園,846間醫療機構,各險種參保總人數達到1000多萬人次,實現了「一社區一社康中心」和社會保險基本全覆蓋的目標,公共服務水平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
據悉,2009年,寶安區正式出台推出了《關於採取有力措施確保民生進一步改善的若干意見》,以及6個附件,確保該區每年將財政收入的50%以上和新增財力70%以上,投向重要民生領域。
其中涉及百姓關注的低保救助、慈善救助、教育均衡優質發展、減輕群眾醫療負擔、促進居民創業就業、扶持股份合作公司發展、優化公共環境建設等137項工作,同時,還實施了10項重大民心工程。
低保家庭大學生每學年資助5千元、「充分就業社區」創建達標率95%以上、努力構建學習型城區、成人教育年培訓量達到100萬人次、全面完成13個社區公園建設……通過推出如上一系列舉措,寶安區當前正著力構建一個極具幸福感的城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