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0年9月11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來鴻:崑曲的氣數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09-11]     我要評論

葉兆言

 一位深圳的北方人給我打電話,很羨慕地說生活在南京多好,南京是崑曲的重鎮和中心,可以經常去看場演出,聽聽崑曲。一個深圳人,一個北方佬,居然知道南京有崑曲,居然知道崑曲在南京,我知道是遇到內行了。

 不相信可以隨便逮個身邊的人問問,無論在北京,在上海,在廣州,包括在南京,問哪兒崑曲最有名氣。十有八九會不知道,望文生義的會告訴你,在江蘇的昆山,因為是崑曲的發源地。早在六百年前,朱元璋在南京當了皇帝,就問過崑山的老人家,說朕聽說你們的崑山腔很牛,你能不能唱兩句。

 毫不誇張地說,正是從那時起,南京就成了崑曲的中心。眼見著天下太平了,朱皇帝思欲與民同樂,下詔建造「金陵十六樓」,也就是當時的國家大劇院。此後數百年,除了「漁陽鼙鼓動地來」,遇上刀光劍影,崑曲一直是南京的主旋律,是娛樂界的龍頭老大。赫赫有名的「秦淮八艷」個個都是崑曲名角,什麼湯顯祖,什麼孔尚任,還有李漁,這些對崑曲傳統劇目有突出貢獻的人物,都與南京有密切關係,湯在這寫了《紫釵記》,孔寫了與南京有關的《桃花扇》,李漁更是躲在芥子園,寫了一大堆東西。

 到了1853年,太平軍浩浩蕩蕩殺了過來,崑曲的好日子突然到了頭,盛世戛然而止。中國近代史從鴉片戰爭開始,南京的近代史是太平軍進城。崑曲從此失去民間基礎,再也沒有真正的振興過,官場和商場兩頭皆不討好,逐漸成為文人的雅玩,成為教授的嗜好。南京大學的著名老教授,掰手指往前數,都好這一口。

 日本人來了,梅蘭芳蓄鬍明志,不再唱戲。日本人完蛋,梅大師蠢蠢欲動,許久不唱,嗓子眼發毛,首場演出竟然是唱崑曲,因為皮黃的調子太高。他老人家真是會玩,京戲是國粹,崑曲更傳統。此後十多年,梅如果真改唱了崑曲,未必能把崑曲抬高多少。終究他還是屬於京戲,明白與時俱進,不會為了崑曲更牛、更雅,就義不容辭改換門庭。

 過去一百多年,崑曲氣數未盡,真有多少了不得的繁榮昌盛,也談不上。有關部門召集談話,言必稱振新和輝煌,非要大家說幾句,我本外行,無話可說,只希望崑曲的最後一口氣,別在我們這個偉大時代斷了。一個有歷史的好東西,非要發揚光大,再達到什麼樣的新高度,有時候已不可能,只能像保護熊貓或者保護古董一樣,愛護它,善待它。

 說白了一句話,崑曲的生存還是要靠傍大款,讓崑曲這炷香火延續下去,這既是大款的責任,也是大款的義務。如今這時代,誰能是大款呢,誰是誰心裡明白。

相關新聞
版畫藝術 雕琢無限想像空間 (圖)
另一角度看人生意義 (圖)
《Life II》 (圖)
《Transformer IV》 (圖)
發掘微小事物的玩味 (圖)
《Pepper II》 (圖)
《Jellyfish II》 (圖)
色彩把平面化成立體 (圖)
《Shadow(Triptych)I》 (圖)
《Shadow (Warm Light)》 (圖)
PLS—版畫聯展
魔幻現實 攝影真假難分 (圖)
《墨菲斯特的肖像,第1號》 (圖)
《愛是什麼,第2號》 (圖)
《不被註冊的城市,第5號》 (圖)
與現實的背離之(三):微妙的真相
歷史與空間:明治日本使節團的歐美城市考察
來鴻:崑曲的氣數
文化觀察:《心術》:藝術對現實的妥協 (圖)
文化觀察:「語文回歸」比「魯迅大撤退」更值得思考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