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中國海上搜救中心主任徐祖遠。本報記者林舒婕 攝
【本報海峽西岸新聞中心記者林舒婕、米南廈門16日電】兩岸「大三通」以來首次共同開展的全方位海陸空聯合搜救演練16日上午在廈門、金門附近海域舉行。以中國海上搜救中心主任身份出席的大陸交通運輸部副部長徐祖遠表示,隨著兩岸經濟發展,海上安全需求激增,兩岸需要建立一個長態、穩定的搜救合作機制,才能有效解決海上突發險情。
今次演習海域規劃海上區域面積約6.2平方公里,兩岸動用搜救船舶14艘,救助飛機3架,警戒與工作船舶17艘。9:30左右,由廈門開往台灣的模擬事故客船「虹達」輪與貨船「暢和」輪因避讓不協調在台灣海峽西側海域發生碰撞,造成「暢和」輪失火,「虹達」輪船體受損,有沉沒危險,船上13名人員落水,其中1名遊客重傷。兩岸搜救部門接到報警信號後,第一時間向對方通報,並就近調派船隻和直升機,期間所有搜救力量統一使用指定的通信手段,保持不間斷聯繫。
演練8科目 環環對接無縫
7分鐘後,在海峽中南部海域西側執行日常巡航任務的大陸「海巡132號」趕到事故海域,與台灣現場指揮船「金門艦」共同指揮協調,根據遇險船舶的初始位置,應用搜救輔助決策系統及海航搜救漂移模型,指揮所屬船舶依分配區域執行搜救任務,3架救助直升機亦即時抵達搜救區域,形成海空聯合救援網絡。
經過近20分鐘搜尋,搜救船舶救起落水人員11名並成功轉移困於「虹達」輪上的77名旅客,直升機也救起落水人員2名,並迅速將重傷旅客送至岸邊急救醫療點。另一方面,「暢和」輪在搜救人員指導下,展開自救滅火,但效果並不顯著。搜救部門遂緊急協調消防拖船靠近噴灑水霧,協助其撲滅火災。
記者在現場看到,事故發生後進行的各項環節,兩岸搜救部門均表現出從溝通到行動的無縫對接,特別在遇險船舶火勢未能有效控制的情況下,台方消防拖船迅速增援,共同噴灑水霧滅火。10:30左右,8個演練科目成功完成,航道交通管制解除。
「非傳統安全」領域協作具現實意義
徐祖遠介紹說,目前兩岸海上航線日均船舶通行量達2.5萬艘次,作業人員與遊客往來約20萬人次。此次演練無論從規模還是組織力量上都是兩岸海上搜救合作從點到面的提升,也是全新的起點和平台。
由於操作此次演練的兩岸對口單位,分別是大陸交通運輸部所屬的中國海上搜救中心及台方海巡署,規格明顯高於兩年前兩岸首度舉行的金廈小三通航線海上救難聯合演練。台灣媒體轉述權威人士說法,稱演練雖不具有真實意義上的軍事互信,卻能為兩岸在「非傳統安全」領域協作打下基礎,既有助於順應兩岸「大三通」時代的來臨,又能增進兩岸互信。
大陸軍方人士表示,海上人道救援屬於「非傳統安全」領域,為國際安全領域新的課題,對兩岸關係尤具現實意義。「大三通」時代來臨,兩岸往返船隻頻繁,若發生船難,兩岸都有義務協作搶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