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據台灣第一任巡撫、晚清將領劉銘傳五世嫡孫、安徽劉銘傳研究會副會長劉學亞透露,其先祖劉銘傳的遺骨暫定將於下月28日在安徽下葬。目前,位於肥西縣大潛山北麓的劉銘傳陵園建設已經竣工,合肥劉氏後人正在積極籌備遺骨下葬儀式。 ■本報駐安徽記者 趙臣
劉銘傳是晚清淮軍將領,洋務派骨幹,台灣第一任巡撫。在台灣,其不但打退了法國艦隊的進犯,而且練洋操,議鐵路、建台省,為台灣的現代化作出突出貢獻。1896年,劉銘傳去世後葬在他的出生地安徽肥西縣劉老圩。但由於歷史原因,劉銘傳的遺骨經過5次遷移,才在其後人保護下於1964年秘密埋葬在合肥市長豐縣三十頭鄉。2000年,因修路土地徵遷,劉銘傳埋葬在三十頭鄉的遺骨再次被起出,至今依舊存放在劉氏後人家中。因一直未能入土為安,成為劉氏後人最大的憂慮。
劉學亞介紹,原本遺骨下葬儀式的舉行日期是定於今年6月份,但因墓園建設工程太大,當時仍有部分未能完工,所以擱置。後經家族後人商議,並接受風水大師的建議,定於10月8日,但又因劉氏在天津、上海的後人感覺時間太倉促,且處於假期交通高峰,出行壓力大,再次延至28日。
邀請兩岸知名人士出席
劉學亞稱,目前劉氏家族已向北京、台灣等地知名人士發出邀請,冀望屆時能前來參加下葬儀式。他說,劉銘傳遺骨安葬不單是劉氏家族的事,劉銘傳是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一部分,更是目前兩岸交流合作的重要紐帶,希望能有更多的友好人士前來參加。目前,劉氏族人正與當地政府相關部門在積極協調,籌備下葬儀式的活動內容和接待安排工作。
劉銘傳陵園佔地約40畝,是由其家鄉肥西縣政府出資1,000萬元人民幣興建。據劉學亞介紹,在今年舉行下葬儀式後,劉銘傳陵園將於明年清明節正式對外開放,由政府相關部門管理,未來將與劉銘傳舊居(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及肥西縣的其他淮軍遺跡共同組成一個新景區。
陵園明年清明對外開放
此外,劉學亞透露,在是次舉行的劉銘傳遺骨下葬儀式前一天,由安徽劉銘傳研究會與中央電視台簽約拍攝的8集劉銘傳紀錄片亦將舉行開機發佈會。他介紹,該片由台灣海基會成員俞曉佩擔任導演,發佈會舉行後,就將在遺骨安葬當天現場開拍。隨後,拍攝組還將赴台灣取景錄製,包括採訪文化界、政界名人,談他們對劉銘傳在台灣的功績及影響。該片製作完成後,將在央視一套和四套黃金時段播出,亦將在台灣推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