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0年10月6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古今講台:從萬國到七國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10-06]     我要評論

吳羊璧

 我們談古代史,總會說到秦始皇統一中國。秦以後,才有了漢、唐、宋以至清代的各個朝代。這些朝代的主要特徵都是統一中國。

 在這些朝代中,秦朝的時間最短,只有十五年(公元前二二一 —— 二○七年。之前的秦國只是七國中之一國),但是,秦始皇這十多年,對後代的影響卻最大。到今天,我們還是時時要提秦始皇,提他的正面政績、提他的反面暴政。

 在世界歷史的發展上,歐洲是傾向於分散與獨立,到今天還是有許許多多的國家。而且觀念上也總是要求獨立(不過現在出現了歐盟這樣的傾向,尋求發展共同的利益)。而中國的歷史,卻是凝聚與統一。天下大勢,分久必合。這是歷史性的總傾向。

 秦始皇的十五年,影響長遠,就因為他實現了統一,完成了歷史使命。

 在秦始皇之前,中國是不統一的,春秋、戰國,那時有數不清的小國家。大抵上,世界各地的歷史早期總是這樣。

 秦始皇之前的中國,是什麼樣的狀況呢?《漢書.地理志》有很好的概括。先是,在黃帝時期,交通不便,各個地區很難往來,還談不上社會組織。經過黃帝「作舟車以濟不通,旁引天下」,這才「得百里之國萬區」。那時大約百里的地方,就聚而為「國」,有萬國。故《易》稱:「先王建萬國」。這些萬國,都是一小區一小區的地方組織。

 接下來,是堯的洪水時期,經過禹的治水之後,「水土既平,更制九州」。這樣,形勢上把天下分為九州,有一個中央組織的觀念。「九州」合稱,說明九州是一個共同的組織,後世仍然以九州代表統一的大中國。宋代退守江南的時候,大詩人陸游有著名的遺詩:「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

 周代,仍然有千八百國。國家仍小,有等級,周是共主。各國分五等,公、侯(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還有不滿五十里的,稱為附庸。

 這些小國仍然不斷被吞併或合併,《漢書.地理志》說,至此:「數百年間,列國耗盡。至春秋時,尚有數十國。……至於戰國,天下分而為七」。這就到了人們常說的「戰國」。

 戰國七強,是楚、齊、趙、魏、燕、韓、秦。最後由秦統一了天下。《漢書.地理志》說,至此,「秦遂並兼四海」。這是歷史新段落的開始。

 秦國自然不是由秦始皇(嬴政)開始,秦國本來只是附庸(周孝王時,秦始皇的前代伯益,善養馬馴獸,得封為附庸,城邑在秦),後來成為諸侯,穆公時稱伯,惠公時稱王。再二百多年後到了秦始皇。

 秦國從附庸到稱王,也就是從「萬國」「千八百國」的大形勢中,打出來的局面。這不容易,也與歷史條件有關。秦的先祖,善養馬馴獸(伯益),因這種本領而得到附庸的地位,這種本領對於他們的強大應很有關係。馬,是古代的坦克,有駿馬,是一件軍事上了不起的事情。

 不過更重要的是秦國的地理環境也非常好,《漢書.東方朔傳》說秦是「天下陸海之地」,物產豐富,百工發達,「貧者得以人給家足,無飢寒之憂」。因此,在萬國千國的大環境中,秦國發展強大起來。在這個過程中,強國是吞併者,弱國是被吞併者。

 吞併與被吞併的過程,就是從萬千小國發展為若干強國的過程。秦始皇是在這個大環境中出生長大的。

相關新聞
西崎崇子收服港孩 (圖)
人物簡介: (圖)
微語錄
琵琶名家吳玉霞——玉鳴東方 為霞滿天 (圖)
歷史與空間:皇子讀書 (圖)
古今講台:從萬國到七國
心靈驛站:秋塘踩藕
豆棚閒話:「老饕」蘇軾侃蟹經 (圖)
人文世相:從曹禺晚年的痛苦說開去
百家廊:黃鶴遠去高鐵來 (圖)
翠袖乾坤:劉德華想剃頭演法海和尚
天言知玄:《絕代雙驕》與專旺格
琴台客聚:與毛澤東秘書投緣
杜亦有道:我的「劇史」
隨想國:日行一善
路地觀察:香港浮潛樂
峨眉秋拍開錘音 嘉州畫派上專場 (圖)
嘉州畫派黃仲新作品欣賞 (圖)
嘉州畫派卜敬恆作品欣賞 (圖)
嘉州畫派李道熙作品欣賞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