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0年10月31日 星期日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黃岩 山水畫也很摩登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10-31]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藝術家黃岩自小喜歡中國傳統山水畫,更對禪宗的生活美學心向往之,但在創作的過程中,他卻選擇極其前衛的方式,將古人寄托情志的傳統山水畫在現代人的身體上,再由此出發,讓中國山水與無數現代物件crossover。他像一個執拗的收藏家,每到一處都要網羅當地的標誌性物件,然後在上面留下精緻優美的山水畫面,仿如留下「中國山水到此一遊」的記號一般。

 香港藝術中心正舉行《2005-2010黃岩:五年作品回顧展》,觀眾不妨前往一看,原來中國山水也很摩登。

文:香港文匯報 尉瑋 圖:香港藝術中心提供

 黃岩小時候在吉林長大,住在松花江邊滿族人聚居的地方,用他的話說:「那兒挺有意思的。」

 小時候的黃岩不喜歡講話,也不大合群。小學、初中的時候,別的男孩子們聚在一起踢足球、打架,鬧騰得厲害,他卻喜歡自己呆著。他最大的愛好是收集東西,煙紙、糖紙、郵票,一玩起來就沒完沒了。當時文革剛結束,他就天天往重新開放的集郵門市部跑。在那個火車站前的小房子裡,玩郵票的都是50、60歲的老「票友」,就他一個初二的小毛頭,可他樂此不疲。那些郵票他也一直攢著,直到結婚以後全部出手,賣了3萬塊錢。

 「我小時候性格怪怪的,就願意去收藏東西。那是70年代,我們玩拍煙紙的遊戲,我就把那些煙紙疊平,壓在課本裡面。這種收藏的狀態,其實對我以後的藝術影響特別大。」也許由於這種性格和愛好,黃岩笑著說自己「本能就想要做藝術家」。

中國畫是修行

 黃岩12歲時開始跟著當地挺有名氣的山水畫家王懷學畫,小小年紀卻在中國畫裡「悟」了。「我覺得國畫學的是中國的做人的方式,在山水中差不多就在修行,草啊,樹啊,那個畫畫的過程很慢很慢。16歲我讀《金剛經》讀了1年,對我的影響特別大,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就是在這段時間形成的。我可算是少年老成吧,大家叫我『小老頭』。」

 上了藝術高中後,中國剛剛改革開放,西方的藝術理論一下子湧進來,畢加索、梵高、馬蒂斯,對於正處反叛期的年輕人來說,不啻是一場「頭腦風暴」。「那時是性格和世界觀正在形成的時候,老師一給我們講這些西方的藝術家,我們這幫哥們就全滑過去,變成『藝術家』了,其實就是反叛。我當時就是一個憤青。」他笑著說:「原來我在學校專業課一直不大好,其實活得挺壓抑的。我原來學的是國畫,不像學校裡的好多同學,都是『老畫油子』(畫了很多年)了,畫素描甚麼的很多年了。直到有一次,一個老師稱讚我畫得好,其實他是覺得我對色彩的感覺特別好,後來再接觸梵高等的畫,讓我一下就獲得了一種自信。」

 黃岩說,西方的那些畫,完全是生命本能的、激情的東西,和中國畫的內裡完全不同,兩種東西其實一點都不搭界。在接下來的歲月裡,他卻讓中國山水走出了宣紙,移到人臉上,移到模特兒裸露的身體上,甚至移到Hello Kitty、機器貓或是米奇老鼠的臉上,實現了中國精神與西方藝術觀念的有趣相遇。

黃泥作版畫

 「如果從極端性來說,我的藝術嘗試在88年就已經終止了。」

 1988年,黃岩跟著自己的老師王長百做了「版象藝術展」,可算是中國八五前後最重要的實驗藝術活動之一。「王老師的思想很尖銳,影響了像後來王廣義他們一批八五新潮的人。我那時就是『小虎隊』,跟著老師後面。王老師覺得,我們已有的文化都是西方的,東方的,我們要創造一種新的『北方文化』。那實際上是提倡鄉土的文化,但這個鄉土和四川美院一派所提倡的『鄉情』還不一樣,而是一種新的創建。」要建立自己的藝術體系,就要有自己的藝術材料。王長百提出了「泥版」的概念,用純粹的黃泥來作版畫。

 「這個繪畫的形式在80年代中國來說是很前衛的,我們做得比徐冰他們都要早。當時的作品,感覺受到符號學的影響,走得很遠,幾乎就和現在藝術的感覺很像。當時中國剛開始受到西方的影響,而我們已經走到了後現代,比較接近場景藝術了,比裝置藝術更遠。我們開始在空間中布置展覽,考慮光線、材料和材料之間的平衡、物料輕重的搭配等等。當時,我還把盲人領到展覽廳裡面,讓他們去摸那些作品,在當時的中國十分超前。」

 那一年,黃岩22歲,真應了張愛玲「成名要趁早」的名言。對於黃岩來說,這次展覽大概是自己探索藝術邊界最極端的嘗試了。接下來的90年代,他做了許多十分個人的作品,翻著花樣地想:藝術到底還能怎麼做?

八分錢藝術

 92年開始,黃岩嘗試用傳統拓碑的方式去拓北京東四的四合院,把門窗的局部全部變成自己的「收藏品」;上海剛開始拆浦東的時候,他又跑去拓那些浦東的民居;2000年來香港,中環路上的井蓋也被他「拓」進了自己的收藏中。他稱自己是「最早開始關注拆遷的藝術家」,也是「最早開始走出畫室,關注社會學的藝術家」,像人類學作採樣一樣,從建築的消失來反映中國文化的變遷。「一個人類學家通過研究一個城市的垃圾桶,就可以了解這個城市的消費狀態。我則通過拓這些不同的建築,來了解一個城市的脈絡。」

 直到今天,每次出外旅遊,他依然「收集癖」發作,到一個國家總要拓些什麼東西。到現在,這些1米乘2米大的作品所拓印的總面積,算起來大概整整有1萬多平方米!

 90年代,他還做了一個「郵寄藝術」的系列,通過信來傳遞作品。「信裡沒有內容,信封正面是地址,背面就是我的作品。然後我就開始騷擾其他藝術家和評論家。」他笑著說。他給自己算了一筆帳,當時在北京作一個展覽大概要25,000塊錢,而自己每個月工資才80塊錢,怎麼可能做得了?用信來傳遞的話,足不出戶一個展覽就成型了。當時的郵票才8分錢,他就叫這些作「八分錢藝術」。用這8分錢,黃岩做了很多實驗,包括把自己的一個想法記錄下來,也成為一個觀念藝術作品。

 「八分錢藝術」的概念和黃岩所提出的「游擊藝術」概念息息相關。「游擊就是游擊戰唄,就是說,它基本是個體的,沒有甚麼朋友的,完全是藝術家個人的一種狀態。」在以前的訪問中,他曾這麼說過。這種「自言自語」的創作狀態對黃岩來說恰恰也是社會學的—關注的不再是藝術的出路、藝術與世界的關係等問題,而是一種生存的、活著的問題,這不再完全是藝術家的問題,而已經是一個社會問題了。

人體山水遊記

 在展覽中,你會看到黃岩的「山水奇遇記」,中國山水與現代都市中的廣告字體相遇,與男人的臉相遇,甚至與二胡相遇。而將人體作為畫布來揮灑傳統的中國山水,就成為了黃岩的簽名式。

 「我小的時候是學國畫,禪宗對我影響特別大,特別是禪的生活方式。上高中時我又是一個憤青,處在激進的、革命的狀態。我覺得這兩種狀態正好在人體山水上結合起來了。這裡面還是保留了一種激情的東西,然後又有傳統文化在裡面。人是一個生命的東西,繪畫也是有生命的,中國古代的偉大藝術家,強調天人合一、物我兩忘。畫山水,其實是想把一種精神的東西留在宣紙上,那如果我把媒介變成人,從當代藝術上來說就更直接了。畫的藝術家是人,被畫的還是人,這比傳統和當代又更近了一些。」

 把山水畫在人體上,最難的是掌握暈染的效果。人的皮膚不同宣紙,能夠應對墨水濃淡乾濕的變化,黃岩乾脆換用京劇化妝用的彩料來人體作畫,雖然畫不出傳統國畫那麼多的層次,但畫面反而顯得更簡單了。「這種簡單和現代城市對於簡單的審美取向也是一種對接。」

 早期的人體山水,黃岩仍在人體模特身上作畫,到了近年的「紋臉」系列,則開始採用截然不同的創作方法。他先給人臉拍一張照片,做成版畫,然後在版畫上作山水畫,接著再做一次版畫。在高清晰度掃描儀的幫助下,畫面顯得更細膩豐富、毫髮畢現。而作品的成品顯得比以前更簡單、直接、富有當代的明快意味,讓人想起了安迪.沃荷的風格特色。

 黃岩說,整個展覽正好是他過去5年的回顧與總結。「這五年,我越來越『保守』了,這可能和年齡有關係。越年輕越是憤青,藝術突圍的勇氣比較大,現在則可以用『鄉愁』這個詞來形容。年輕的時候在外面流浪,到了一定年齡,就開始有鄉愁的感覺。鄉愁不是想家,而是一種精神狀態,一種傷感的感覺。這種傷感和傳統文化有關—中國古代那麼大的一個帝國,擁有著和西方完全不一樣的文化體系,而這種文化現在正在逐漸離我們越來越遠。」

 這也許就是為甚麼,他要運用前衛的藝術手法,把當代與傳統和諧地統一起來,好像是要告訴觀眾:傳統的情懷從來沒有遠離我們,它時刻就在生活中。

「2005-2010黃岩:五年作品回顧展」

時間:11月2日至7日,早上10點至晚上8點

地點:香港藝術中心包氏畫廊

費用:免費

節目查詢:2582 0200

相關新聞
黃岩 山水畫也很摩登 (圖)
點評集:美的享受帶來更高期待
活動推介:舞起蘇東坡 (圖)
捌周刊(逢周日隨文匯報附送) (圖)
馮國經博士 工商世家 政經全才 (圖)
珠光寶氣:千金時刻 大福有約 (圖)
潮人特區:舒淇「愛」錶 康斯登製造 (圖)
舒淇設計限量腕錶 「Amour by ShuQi」
康斯登品牌小檔案 (圖)
名車匯聚:征服F1賽道
狂牛披甲Lamborghini Gallardo LP550-2 Super Trofeo
新品速遞:控於手 攝於心 (圖)
元氣 關西祭登場 (圖)
凱悅軒 推時令大閘蟹美饌 (圖)
文化歷史:澳門有個{德成按} (圖)
高球熱線:秋高好揮桿 (圖)
趨吉避凶:中國「本命年」
「勞倫斯魔咒」事件表 (圖)
唐人街簡介
藏傳骰卦——生肖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