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2月13日 星期日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玩物誌:爛柯觀棋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2-13]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為一件竹刻斷代,除了觀其皮殼包漿和內膛,更重要的是看它的雕工。刀是連著心的。有一顆明代的心,方能刻出一件明代的作品。

編輯:何全益 美術:歐鳳仙

馬未都央視《百家講壇》說雜項,開篇就說竹雕。他向大家介紹了一件清代顧玨的竹刻筆筒,在香港佳士得拍出了一千一百四十多萬的天價。有一點他說得沒錯,竹子與硬木和牙角不同,材料不值錢。但是,經文人和好的工匠雕刻之後,身價就不菲了,這和繪畫相類。

紙本來也是尋常之物,但是,齊白石、張大千在上面畫了點東西,就貴了。但誤會也容易產生。一些人也許會就此認為,凡老舊的竹刻,都是值錢的。其實不然。尤其是清中期以後,有太多的粗製濫造的竹刻,這些東西就是在今天,也仍然是沒有價值的。比較起今天一些優秀竹刻家的作品來,價格也遠遠不及。繪畫也同此理。並不是說任何人在紙上塗鴉一通,就可以成為藝術品的。

筆筒也好,臂擱也好,竹刻因為在明代興盛之始,並非商品,而是文人墨客的自娛之作。題材雖然並不廣泛,但構圖佈局,筆墨意趣,都是文人的。寄情於山水,嘯遨於江湖,這些情懷,是能於刀下尋蹟的。所以一件好的古代竹刻,必定是有超然脫俗的氣息。當然傳統文化尤其是詩書繪畫上的修養,也會有清晰的體現。所以竹刻是最逼近「文玩」的本質的,不奢華,卻有足夠的韻致。

蘇州博物館2009年年初展出了香港收藏家張宗憲的一些雜件。其中有一隻爛柯觀棋竹雕筆筒,引起了我特別的注意。這不僅因為喜愛竹刻,更因為我的收藏中,也有一件相似的竹刻筆筒,題材一樣,甚至連構圖、人物造型都相去不遠。也許是「文章是自己的好」,藏品通常也都是「癩痢頭兒子自家香」,我認為張宗憲的那件筆筒,還不及我的好。無論從顏色還是雕工看,我的年紀都要大於他的──我指的是筆筒,論人的話,他年紀大多了。我的筆筒,色紅如棗,內裡卻灰白古舊。造假者通常是將新的竹筆筒放在染料水裡煮,以求紅熟的效果,從而魚目混珠,冒充老貨。分辨竹筆筒的新老,有個簡易的辦法,就是看竹筒的內外是否同色。如果裡外一樣紅熟,那麼必假無疑。造假者很難做到只給竹筒的外皮染色,而不紅及內裡。老竹刻的紅,是漫長歲月的手筆,一百年數百年時光渲染,材質不同部位的差異,向光與背陽的差異,一定會留下奇異的印蹟。而這樣的歲月留痕,並不是輕易能夠製作出來的。

刻的是爛柯觀棋,用的是深雕和透雕的手法。畫面上三位古人,在時光的深處,悠然寧靜。當局者淡然,旁觀者入迷。不知不覺間,人間千年已過。如果真有爛柯山,我最想找到的就是那把斧頭,它的木柄在觀棋的短短時間裡,已經腐爛。時光就像被風推動的雲影,悄悄掠過三人的頭頂,拂過斧頭,使堅硬的鬆軟,使散發著木頭清香的斧柄腐朽。如果能找到這把斧頭,我很想看看,它的腐爛,是真的時光所為,還是人們利慾熏心下的「做舊」?

此作品的高明之處還在於,它有許多以少勝多,以無聲勝有聲的筆法。大量的留白,簡潔的雕鏤,更能傳達出山石的神韻,給人以無限想像的空間。以此可以推斷它是一件明代的作品。一盤棋還在下,時光卻似乎凝固了,凝固成掌上的一握,成為秋夜燈下超越時空的久久凝視。

相關新聞
手寫板:我遇見你在你還青春年少的年紀 (圖)
短載:金釧阿嬤
詩意偶拾:掠影
試筆:薔薇月令
稿例
捌周刊(逢周日隨文匯報附送) (圖)
珠光寶氣:Thomas Sabo春夏純銀系列 現代普普世界 (圖)
型兔飾物 添新春氣氛 (圖)
青蛙蝴蝶 迷你動物園 (圖)
嘴唇心形 情人節首選 (圖)
潮人特區:海上雅典奇緣 (圖)
「Blue Seal」限量航海計時腕錶 (圖)
「經理人雙時區腕錶」亮銀腕錶 (圖)
Bell & Ross亞洲新店進駐港澳 (圖)
Bell & Ross專賣店資料: (圖)
名車匯聚:Lexus CT200h 混能新勢力 (圖)
•外形標致可人• (圖)
•環保動感兼備• (圖)
Lexus CT200h規格表
旅遊真趣:新竹出美人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