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國家武力干預利比亞至今近2周,美國總統奧巴馬表示,不會採用軍事手段鏟除卡扎菲,以避免重蹈伊拉克的覆轍。然而,儘管華府一再強調放棄單邊主義,在錯綜複雜的國際關係之間小心經營,前日的倫敦會議仍反映伊斯蘭世界不信任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霸權。
奧巴馬一直指軍事行動須由各方參與,但在聯軍狂轟濫炸後,向來支持建立禁飛區的阿拉伯聯盟秘書長穆薩立即加以批評,拒絕出席倫敦會議。結果在24個阿拉伯聯盟成員國之中,有17國拒絕出席,包括早前因平民力量變天的埃及,伊斯蘭世界對行動的冷待可見一斑。
奧巴馬甫上台便向伊斯蘭世界示好,但美國多年來在中東阿拉伯國家扶植多個獨裁政權,到它們相繼被示威浪潮席捲,奧巴馬的取態便觸怒盟友。他向埃及總統穆巴拉克施「硬」功,迫令對方下台,雖避過了埃及示威被穆斯林兄弟會騎劫的危機,但卻觸怒了另一長期盟友沙特阿拉伯。
到了巴林出事時,因為該國的宗教對立敏感,奧巴馬不敢貿然向巴林王室施壓,選擇施「軟」功,但巴林知道美國不再可靠,索性讓沙特軍隊長驅直進,為其平亂。
奧巴馬崇尚務實,不願被意識形態左右決斷,但他的靈活取巧得罪了阿拉伯盟友,也叫美國人無所適從。以利比亞事件為例,保守派批評他拒絕由美國主導軍事行動;自由派批評他介入別國內政。奧巴馬對伊斯蘭世界伸出似是而非的橄欖枝,只為國人帶來一個可笑的誤解:到了今天,還有很多美國人認為奧巴馬是伊斯蘭教徒。 ■張啟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