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5月11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路地觀察:影人北上的影響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5-11]     我要評論

湯禎兆

 香港電影人紛紛北上已屬一不能逆轉的事實。目前北上發展的,最受歡迎的當然是一線的大導演,如徐克、陳可辛和劉偉強等,他們的作品往往為中港合拍作品的重要旗艦,也是全年中的矚目作品。他們的作品即使不用國際化來形容,最基本也肯定是針對全球不同的華語市場而發,我認為那肯定會走上「最大公約數」的道路——也即是一就是盡量迴避實指式的內容背景,此所以古裝武俠片得以一直為導演所好,也正是「去地域化」的一種表現,二就是來折衷主義,各自把一些標籤符號放在電影文本中,大家來妥協一下,當然風險是有機會出現三不像,造成於各方也不討好的情況。當然也有實幹派以徹底融入內地市場為己任,如葉偉民的《人在囧途》。以上的導演「北上」,對香港電影的直接影響是令到他們的作品「香港本土色彩」大為稀釋,對觀眾而言入場會失去了「尋根」的樂趣,但同時也在醞釀學習轉變的過程——那即是說以上的大勢,乃人所共知的市場流向,此所以觀眾也被迫開始學習透過電影去認識中港的文化差異來。

 此所以最近的中港合拍片中,除了大片往往走歷史劇路線而迴避了現實上兩地的距離外,其他的也可以要正視現實中的文化差異來。葉念琛的《隱婚男女》把內地的城市現象用語「隱婚族」(雖然不無過時之感)融入作品,而杜琪峰及韋家輝在《單身男女》更示範獻媚藝術的極致。當香港的骨幹分子紛紛忙於去揣摩內地市場的口味流向,也自然留下了空間,讓香港的年輕導演有機會作出嘗試。今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的大贏家《打擂台》(郭子健+鄭思傑),也可說是受香港影人北上發展下的受益者之一。事實上,十年的香港電影中,岸西的《月滿軒尼詩》、雲翔的《安非他命》、莊文強的《飛砂風中轉》、麥曦茵的《前度》、畢國智的《囡囡》、郭子健的《為你鍾情》、麥婉欣及鄭思傑的《東風破》、黃精甫的《復仇者之死》、黃國兆的《酒徒》、以及曾國祥和尹志文的《戀人絮語》等,都可解讀為香港電影人北上後的新浪再生。當中的參與者除了有充滿熱情幹勁的年輕人外,也同樣有資深的電影工作者,只不過過去因如此或如彼的原因,而未有機會實踐過的電影導演夢。所以由此看來,香港影人北上的影響,還是有不同層次的意思可供解讀的。

相關新聞
戲如人生 馬戲奇幻情緣 (圖)
編輯導賞 (圖)
影片資料 (圖)
影音館:《加勒比海盜:魔盜狂潮》—Rodrigo y Gabriela力抗品牌效應 (圖)
新碟上架:《通靈感應》細味生死 (圖)
視事追擊:靚女調解員搶攻女性市場 (圖)
歷史與空間:帝王拆遷中的兩面鏡子 (圖)
古今講台:「每下愈況」出《莊子》
心靈驛站:花 宴 (圖)
生活點滴:與貓為友 (圖)
古典瞬間:槐樹與讀書人的關係
百家廊:一個人的祖國
翠袖乾坤:鄭中基為何高調拖大肚女友出巡?
天言知玄:溫總的夫妻相
琴台客聚:對歷史的寬容
生活語絲:現代戰爭
隨想國:義工勢力
路地觀察:影人北上的影響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